分享

徐宜业丨唉,老家的洋河瓢好剋

 金秋文学 2020-07-25

唉,老家的洋河瓢好剋

作者:徐宜业

我与儿时玩友二狗在城里某酒店某酒桌面对面坐着,推杯换盏之后,斤把酒撂下了肚。他瓮声瓮气地问:“唉,老家的洋河瓢真他妈的好剋。二子,大芦地还有洋河瓢吗?”我也口齿不清了:“二狗,老家大芦地洋河瓢多着嘞!”

在故乡,“洋河瓢”是一种野生小水果,学名叫“萝藦”,苏北人叫“洋飘飘”。

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有首诗:“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这里的“芄兰”,就是“萝藦”,它的果实极像古代男子的佩带。可见,那时我国就有“萝摩”了。

南朝医药家陶弘景解释:“萝藦,有名苦芄,叶厚大,作藤生,傅肿,东人呼为白环藤,生篱落间,摘之有白汁,一名雀瓢,人家多种之......”这是关于萝藦形态的最早描述。当时它还叫“苦芄”、“白环藤”、“雀瓢”。

春天,洋河瓢苗不知什么时候,从杂草中冒了出来。过些日子,它的棵子长高了,叶子长大了,茎长长了。

洋河瓢单叶对生,叶片呈细条状,形似心脏。叶面呈绿色,叶背呈粉绿色,两面都没毛,幼期有绒毛,老了以后绒毛就自动脱落了。

它的茎能长到好几米长,有的匍匐,紧贴地面;有的像牵牛一样缠绕着田里的庄稼、地头的小灌木。

洋河瓢的茎叶里含有丰富的乳白色浆汁。正如陶弘景所说“摘之有白汁”,如果不小心折断洋河瓢的茎叶,就会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来,像羊奶一样。因此有人叫它“奶浆草”、“奶浆藤”、“羊婆奶”。它的汁液如果沾到衣服上,是不大好洗的。

不过,洋河瓢的汁液是个好东西。如果你的脚板上得了“鸡眼”,手上长了“瘊子”,你用新鲜的洋河瓢秧子,折断它的叶茎,用乳白色的汁液,涂抹在“鸡眼”、“瘊子”上,每日一次,连续抹上十天八天,“鸡眼”、“瘊子”就会自动脱落。

夏初,洋河瓢的茎叶缠绕在依附物上,一枝枝花蕾从繁茂的叶间伸出来。不久,它陆陆续续开花了。洋河瓢花是聚伞花序,花朵较小,颜色呈白色,上面有淡紫红色斑纹。花瓣为五瓣,花瓣上有细细的绒毛。一朵一朵的小花攒成一簇花。一簇一簇的小花汇成了一大簇花。这一大簇一大簇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吸人眼球。

洋河瓢通常情况下一边开花一边结果。小暑前后,先行开放的花逐渐凋谢了。花梗萎缩处长出了青色的小果实。我们揪下这些嫩果,摆在地上下五子棋、玩拾子游戏。

过几天,小果实长成了纺锤状。再过一段时间,长成了地稍瓜样,可它的皮比地稍瓜粗糙,布满了疙疙瘩瘩的小点点。掩映绿叶间的果实,有一指多长,两头尖尖的,肚子鼓鼓的。淡紫的小花和翠绿的果实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暑假里,我们经常去南湖底挑猪菜,在灌木丛中发现很多洋河瓢秧子。我们一揪下那些嫩洋河瓢,往衣袖上擦了擦,就往嘴里送,吃起来脆嫩嫩的、甜丝丝的,真是“野果洋河瓢,甘甜赛蜜桃。”吃光了洋河瓢的瓤,我们拿着瓢玩过家家游戏。

我们吃洋河瓢时,常常有奶一样的汁液从嘴角淋下来,沾在手指上黏黏糊糊的。这白色的汁液像羊奶一样,有人叫它羊婆奶。

老人说洋河瓢汁液能解蜂毒。二狗捣马蜂窝被马蜂蛰得“体无完肤”。二狗哭着喊着跑回了家。他娘看着二狗的惨状,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她揪了几个嫩洋河瓢,撕破了皮,将汁液涂在蛰伤的皮肤上。她每隔一袋烟工夫,帮二狗涂抹一次。不到两天时间,二狗的肿痛消失了。

不过,揪洋河瓢是有讲究的,那些浅绿的果实,里面的果肉呈青白色,鲜嫩好吃;那些深绿或微黄的果实,里面的果肉就成了棉花团子,没有汁水了。

初秋,洋河瓢叶子黄了,果实变成了深褐色。外面的壳儿,就像老婆婆的针线包子;里面棉絮状的种子,就像老婆婆做衣服的一根根缝衣针,堆积起来。难怪古代医书称它“婆婆针线包”。

这时果实的外壳既坚硬,又有韧劲。我们用小刀剖开外壳,扒去里面的絮,剖成两个小瓜瓢。我们把小瓜瓢放到背阴下阴干,加工成干瓢、水瓢,用来瓦面、舀水。因此,有人叫它“老瓜瓢”。古时,人们用洋河瓢做成的瓢给自己饲养的老鸹、雀儿挖食,所以,古时人称洋河瓢为“老鸹瓢”、“雀瓢”。

到了深秋,洋河瓢的秧子蔫了,叶子枯了,果壳枯了,果皮开裂了,外壳像豆荚一样迸裂,射出一粒粒像绒絮一样的白色种子,随着秋风飞往四面八方,就像故乡孩子所唱“洋河瓢两头尖,养活了孩子一大滩,一阵子大风刮离去,气的老皮一卷卷”。

女人天生就是过日子的,母亲们把洋河瓢的绒絮收集起来,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到晒干了,用布袋装起来,留作冬天套棉鞋,可它套出来的棉鞋比棉花差多了,一点也不暖和。

到了冬天,田野里一片萧条,这时我们这些孩子没有东西玩了,那些洋河瓢种子成了我们的玩物。我们把它们攥在手心,慢慢展开,卯足一股气,用力一吹。这些种子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漫天飞舞,像下了一场“大雪”。

每年八、九月份,故乡人正忙着采收洋河瓢,因为洋河瓢的浑身都是宝,它的枝、叶、果实都能入药。

《本草纲目》说:“主治虚劳,补精益气,强阴道。叶煮食,功同子。”洋河瓢药用价值很多。

洋河瓢的果实,中药里叫“天浆壳”,很早就被记入中医典籍中。

聋大爷是个老烟鬼,身体一直虚弱,患哮喘病好多年了,整天咳咳嗽嗽的。老高先生叫他把洋河瓢果实捣碎,熬汤服用一段时间看看。聋大爷听了老高先生话,喝了年把洋河瓢果实汤。他的哮喘病果然好了很多。

黑蛋稻地放水,腿被毒蛇咬伤了,肿得厉害。黑蛋娘把洋河瓢果实捣碎,碾成粉末,敷在伤口上。敷了几天,他的腿不肿了,不疼了。

洋河瓢不仅果实有用,它的根也有用。

后庄二表叔得了肾炎,肾里积水了。老高先生叫他用洋河瓢根长期泡茶喝。喝了洋河瓢根茶,慢慢地,二表叔的肾炎好了。

皮匠叔害了肺痨,老高先生叫他用洋河瓢的根,与鸡肉一起炖烂吃。他吃了一段时间,痨病也慢慢好了。

毛胡子媳妇桂花产后乳汁不足,正愁死人了。聋大娘听人说,洋河瓢根熬水喝能催奶。聋大娘试了试,还真管经,桂花的奶水真的下来了。

大个哥长年在外跑生意,人不规矩,好那口。他在外跑了好多年,钱没苦到,身子却垮了,拉下了一身病:肾虚了,阳痿了,早泄了,人看看要不行了。大个嫂找老高先生瞧瞧,老高先生叫大个子用洋河瓢根、淫羊藿、仙茅泡制补酒喝。老高先生说:“洋河瓢也有毒,入药服用要适量,过量会中毒,甚至要命。”大个哥听了老高先生的话,喝了两三年药酒,身体强壮了,病好了。后来,大个哥每次外出时,大个嫂都会叮嘱大个哥:“死鬼,出去不要拿急了。”大个哥不好意思地笑了。古人不是说:“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

…………

 “唉,老家的洋河瓢好剋!”二狗的话勾起了我对儿时吃洋河瓢那段生活的回忆。是呀,我好久没回老家了,好久没吃洋河瓢了,好久没唱“洋河瓢,洋河瓢,浑身上下长白毛,趁着风儿吹上去,掉在地上摔不着”那首儿歌了。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