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美是清欢

 sml4605 2020-07-25

文/文婉豫  

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欢》中写道:“'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就像苏轼在词中写的那样:“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和三五好友,喝着啤酒,就着粗野山食,然后发自肺腑地感叹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此境界又岂是等闲之辈可以到达的。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人都是朝九晚五,步履匆匆,从一个地点奔赴另一个地点,所追逐的无疑是物质的丰盈、生活的富足,或者是名利的双收,而“清欢”似乎成了现代人避之不及的清苦。

此次休假从西藏回到内陆,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心浮躁,每个人似乎都只为逐利,与西藏那种佛性的清心寡欲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在拉萨的时候,我经常能在街头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他们五体投地匍匐在地上,叩拜内心的那一份信仰;我也常能在茶馆里看到边喝酥油茶,边晒太阳的藏族同胞,他们三五一群聚在一起,脸上写满了淡定与从容。

磕长头的信徒、茶馆里的客人,也许他们并不富裕,也没有权力,可是他们并不觉得人生清苦,因为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满足”。那种满足是无需伪装的,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难以掩饰的那般。

在墨脱,我也常常可以在当地人脸上看到他们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早上,菜市场旁的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有的是家里种的,有的是山上采的。蔬菜旁或站或坐的是老实巴交的村民,他们大都是从各个乡镇的村子里赶来,背着竹筐,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将蔬菜带到县里换一些零钱的。听朋友说,很多村民天还没亮就已经开始赶路了,也许辛苦一个上午所有收入也不足百元。可是在他们黝黑的脸上,我总是能不经意间憨厚的笑容,那种笑像极了春天的微风,让人倍感舒适。

我常常在想,像他们那样,居住于莲花秘境,对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守着一方净土,住着一幢木屋,房前屋后栽满花朵、果树,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秋天则硕果累累,最好再搞一个小小的菜园,菜畦规整,鸡鸭成群,何其美好的画面!

那样的农家生活,虽不似大都市的繁华热闹,可一饭一蔬都凝结着自己的汗水。农忙时,卸下肩头农具,躺在院子的摇椅里,看看花草,听听鸡鸣,再来一壶浓浓的粗茶,亦别有一番风味。

曾经去一个藏族阿佳家里,阿佳不怎么会说汉语,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孩子和家务身上。见到她的时候,她正背着孩子在火房忙碌,脸上浮现出的是那种很淳朴且知足的笑容。看着她明亮的双眸,灿烂的笑容,我知道她是幸福的。尽管她从不曾读过书识字,从不曾走出过生她养她的这个村子,她甚至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何模样,可这丝毫不减她对生活的炽热。

相夫教子,煮茶烹食,守住平凡的日子,是她最远大的理想,虽然她并不曾知晓“清欢”为何物,可却用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

后来,每当我觉得生活不尽如意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藏族阿佳,想起她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和她相比,我已然拥有了太多,我读过二十几年书,去过很多城市,看过很多风景,可是在经营生活时却依然比不上她的豁达与从容。

我想,我的不快乐大多是因为我执念太深,总以为辉煌才是人生,却忘记了平淡也可以快乐。我到底是修为不够,悟不透“清欢”的唯美。

现在浮躁日盛,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清心寡欲地去做一件事情,也很少有人再以“清欢”为美了。

很多人终其一生,皓首穷经,追逐生活的光鲜,物质的充盈,甚至不惜失了本心,忘了初衷,到后来竟还以此为乐。我想,那种欢乐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浊乐”吧。

林清玄在散文中写道:“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写道:“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份机智。多一份机智,即少却一份高雅”,可是现在人的通病都是太过于世故。

人生实短,到头来成败都一样会化为乌有,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能够守得住一方净土,耐得住一份孤独,便有机会悟得“清欢”为何物。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这也许便是“清欢”了。

文/婉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