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古《渼陂西南台》读记

 小河西 2020-07-25

杜甫五古《渼陂西南台》读记

(小河西)

渼陂西南台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白阁,山名。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或十二载夏。七言歌行《渼陂行》,五律《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还有这首五古,应作于同时,均是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之作。这次游渼陂,岑参也留下两首五律《与鄠县群官泛渼陂》、《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很可能杜甫及岑参兄弟在鄠县住了几天。作此诗时,岑参闲居长安,而杜甫刚取得当官资格。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苍陂:青色的陂。《说文》:“苍,草色也。”《广雅》:“苍,青也。”

风日:风与日;天气;风光。《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春日京中有怀》(唐-杜审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蒹葭:芦苇。《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离披:下垂貌;分散貌;衰残貌。《九辩》(屈原):“白露既下百草兮,奄(忽然)离披此梧楸。”《湓浦早冬》(唐-白居易):“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相与:互相;交相。《移居》(东晋-陶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饮酒》(东晋-陶潜):“山气日夕嘉,飞鸟相与还。”《咏贫士》(东晋-陶潜):“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大意:高高的楼台面对青苍的渼陂,六月湖面微风吹来天已渐冷。水边的芦苇渐渐衰残,湖水与高天相接永恒。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怀新:孕育新;思念新。此追寻新景物的意思。《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东晋-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登江中孤屿》(南朝宋--谢灵运):“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延。”

接要:会要,辑要。孙武有《兵法接要》,曹操也有《兵法接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异同杂语》云: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

仿像:隐约貌;好像;模仿。《巫山高》(齐-王融):“仿像巫山高,薄暮阳台曲。”《题画山水障》(唐-张九龄):“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美杨侍御清文见示》(唐-钱起):“清文不出户,仿像皆在目。”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博物志》(晋-张华):“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登江中孤屿…》(唐-孟浩然):“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空蒙:同“空濛”。迷茫貌;缥缈貌。《观朝雨》(齐-谢跳):“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大意:睁大眼睛搜寻新奇景物,渼陂概貌大致已得要领。隐约中看到神话传说中的人鱼,迷蒙中辨认水中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错磨:磨。《广雅》:“错,磨也。”《补亡诗》(晋-束晰):“如磨如错。”《答箭镞》(唐-白居易):“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

白阁:渼陂附近的山名。《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唐-岑参):“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陕西通志》卷9鄠县:“紫阁峰、白阁峰、黄阁峰,俱在县东南三十里。”

崷崒(qiú-zú):同“崷崪”。高峻。《游黄蘖(niè)山》(梁-江淹):“残杌(wù)千代木,崷崒万古烟。”《郊行寄杜位》(唐-岑参):“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

乘陵:同“乘凌”。升上。登临。《风赋》(宋玉):“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俄顷:片刻。《望雪》(齐-丘迟):“倏忽银台构,俄顷玉树生。”《倡妇怨情》(梁-萧纲):“含涕坐度日,俄顷变炎凉。”

大意:终南山翠色在水中晃动,白阁峰水中有倒影。因山峰高峻更阳光灿烂;可惜顷刻间便登临山顶。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劳生:劳累的生活。《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sì)我以老,息我以死。”《江南别友人》(唐-张乔):“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严郑:指严君平、郑子真。《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屈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幽愤》(魏-嵇康):“仰慕严郑,乐道闲居。”

外物: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寄题江外草堂》(杜甫):“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赠乐天》(唐-元稹):“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张邴:张良和邴汉。二人均弃官归隐。《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舌为帝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琅邪邴汉,亦以清行征用,至京兆尹,后为太中大夫。……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其名过出于汉。”《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南朝宋-谢灵运):“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

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蛙黾(měng):蛙;蛙声;喻谗谀之人。《七谏-谬谏》(汉-东方朔):“鸡鹜满堂坛兮,蛙黾游乎华池。”《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唐-李白):“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大意:有愧于辛苦劳生的郑子真严君平;羡慕超脱于外物的张良与邴汉。如今又遇轻视人才之世道,俺也甘心杂处于蛙黾之中。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知归:欲求归隐。《为王俭集序》(梁-任昉):“穷崖而返,盈量知归。”《送贺秘监归会稽》(唐-宋鼎):“遥知归隐处,烟浪隔嚣尘。”

可忽:《游赤石进帆海》(南朝宋-谢灵运):“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取适:寻求适意。《山居赋》(南朝宋-谢灵运):“夏凉寒燠(yù),随时取适。”《渔父》(唐-岑参):“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枻(yì)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秋日晚思》(唐-李商隐):“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

身退:《老子》第9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静者:超然清静之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过始宁墅》(南朝宋-谢灵运):“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拙疾:拙宦与疾病)。

大意:俺知道归隐可以忽略俗事,没有啥与寻求适意可以相并。身退并不是为做官;年老之后,能够吃苦便能清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菱芡:菱角和芡实。《于玄武陂作》(汉-曹丕):“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留题胡参卿秀才幽居》(唐-李中):“江近好听菱芡雨,径香偏爱蕙兰风。”

茅茨:茅草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留赠山中隐士》(陈-周弘让):“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迥:僻远的处所。《行次西郊作》(唐-李商隐):“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

弥年:经年;终年。《后汉书-李固传》:“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清景:清丽的景色。《公宴》(魏-曹植):“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嵩岳闻笙》(唐-刘希夷):“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大意:况且买菱角芡实的钱还足够,或许在偏僻之地搭个房子以茅草覆顶。从现在起要准备一叶小船,终年到处欣赏清丽的美景。

诗意串述:此诗分两段。前段12句。写登台望陂之景。台高水阔,虽是六月夏天,已有凉意。近处是“蒹葭离披”远处是水天茫茫。首4句描画的是萧瑟、苍茫的轮廓。接着2句说“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大致意思是站在渼陂西南台上环顾四周,对此时渼陂景色的“接要”已经清楚。如首4句所述,萧瑟苍茫之景。(品味“目似击”三字,想起了杜甫《望岳》中的“决眦入归鸟”。杜甫善于瞪大眼睛探寻景物,抓住景物的要领。)以下6句进一步描述所望之景。远看水面上仿佛有“鲛人”依稀有“鱼艇”,水面灰蒙蒙的看不清。近看水面下有倒影。水波荡漾,好像在“错磨”终南翠峰;因为是倒影,白阁峰也是山顶朝下。山峰高峻,应该阳光灿烂,但可惜顷刻就能登顶。总之,这个景在水面上突出的是“冷”是“离披”是“空蒙”,在水面下突出的是“错磨”是“颠倒”。

后段12句。写观景生发感慨。不仅水上“离披”水下“颠倒”,现在这个世界也回到了“轻骅骝”轻人才的时代,俺不得不“杂蛙黾”。俺应该学“严郑”隐居谋生,学“张邴”超脱外物。俺知道归隐可以忽略诸多俗事,也知道“取适”比啥都重要。“身退”2句是后段中心。俺身退并非是要“待官”,俺要的是“老来苦便静”,也就是清苦但清静的生活。末4句写“苦便静”。也许粗茶谈饭不会有问题,或许在遥远的偏僻之地搭个茅屋,从此俺可以扁舟江湖,追逐心中的“清景”。在仕途不遇的漫长的年月,杜甫会无数次地设想过隐居江湖。但隐居江湖是没有工资的。“取适”虽然“事难并”,但“清静”总是伴随着“清苦”。杜甫的长安十年,特别是在“集贤院待制”期间,一定处在这种痛苦的折磨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