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小品文 | 游柯尔山白马山公园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去年重阳节的上午,我受一位友人相邀,去团城山市区内的柯尔山白马山公园游览,时值这公园竣工开园仅十四天。

这位友人是黄石实验高中的陈世茂老师,他退休后被湖北理工学院聘去教政治课。这是位和善的老者,他曾邀我多次来游这公园,因我有事一直未能成行。那天他打电话来说,安流塔内正在维修,不能进内参观。如游园不登安流塔就没有什么意思。但他与管理安流塔维修的一位姓祝的年轻人已通融好,同意让我们进去,问我有没有时间。我为他的热情所感动,恰逢重阳节,特专程来赴陈老师之约。

老师早已在市妇幼医院后面的公园道口等候,他笑吟吟地对我说:今天天气作美,我们直奔主题,直接上安流塔吧?我欣然答应。我们由道口沿着登山步道逶迤上山。这公园由柯尔山和白马山两座小山组成,两座山枕着黄荆山的余脉,准确地说都不能叫山,只能称之为山包。以往没有上山步道时,沿着小路上山也未必很累。陈老师家住此园附近,在公园还未投资兴建时,他就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登山去走一圈,有时早晚各一次。在公园建设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很关注,还帮忙出了不少好主意。我从他的言谈中看得出来,他对这座公园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们沿着上山步道彳亍,边走边看,边走边聊。这步道比父子山的步道要宽,可以走汽车,上面铺了沥青,呈小颗粒状,人走在上面很轻松,脚力也仿佛大长。步道呈之字形蜿蜒上旋,如同在平地散步,几乎让你没有登山的感觉。山上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乔木灌木,少有参天大树,却有不少果树。樱花和海棠多是人工移植的,皆聚集一处,形成集群,并取了“樱花谷”和“海棠海”两个颇富诗意的名称以招徕游人。路边石楠似血,绿草如毡。沿途看到在修筑登山步道时凿的一处处裸壁,东一块西一块,与周围的青翠很不谐调。就像人的秃头,既打眼又不雅观。公园的管理者看来也意识到了,他们已采取措施在这裸壁上种草,先是将这裸壁用尼龙大网罩住,固定以后在上面喷上易粘连的一种什么东西,再把草籽均匀地撒在上面。久而久之,这新草便生出来了。山中未看到泉水,可能因为山太小的缘故。沿途的路灯也安了,适合游人夜晚散步。相隔不远一段路还都建有上有遮棚下有坐凳的驿站,供游人散步休憩。

不知不觉间我们便走到山顶了,转过几道弯,安流塔就到了眼前。这安流塔虽仅五层,却踞城镇山,高瞻远瞩,那气势颇似北京景山上的万春亭俯瞰着故宫。这公园本来就没有什么景点,藉有此安流塔而顿然生威。这安流塔的名称纯系舶来品,传说黄石历史上江流泛滥,江边曾建有一塔以安流,据考证塔之原址在今黄石大道中段沈家营附近。现在这沈家营已成黄石大道咽喉,在原址上建这么一座塔是不可能了。恰好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兴建,根据原市人大副主任李声高先生的建议,将安流塔从彼处迁此,这样既传承了历史,也为该园增添了一景。该塔由于屹立于柯尔山中心最高处,俨然成为了整个团城山市区的地标。人们无论从四面八方哪个方向,均可目睹此塔雄姿。声高先生擅长楹联制作,专为此塔撰写了一副嵌字楹联,上联为“一塔聚祥云十方安泰”,下联为“两山藏善本四季流芳”,将公园全景概括为“一塔两山”,内藏“安流”二字。“善本”则有多重含义,既有佛教的内涵,也有人性的本源。此刻我们置身安流塔第五层上,沐山风飒然,听风铃叮铛。塔虽不高,却四顾皆景。近处有新黄石二中,城市技术学院,落成不久的实验中学。尤其是二中的绿茵足球场,像块翡翠镶在美丽的校园内。中景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波光潋滟的磁湖。而远景则有影影绰绰的月亮山。此时的感觉实在是太惬意了。

这声高先生还真不愧是黄石的文化名人,他既是这座公园的设计者之一,也是这公园最具权威的解释者。他出生在这两座山山麓的李家坊,大半生就在这两山俯瞰的城乡里度过,是位原汁原味的“土著人”。我从他嘴里曾听到许多关于这座公园的有趣信息。比如这两山名称的由来,柯尔山原本叫胯尔山,因粗俗不好听,遂改名为近乎谐音的柯尔山。白马山原本叫白茅山,盖因山上多生茅草之故。结果被后人呼来唤去,遂呼成了白马山。这白马山远看确有点像只马形状,但称为白马却并不名符其实。声高先生就对白马路的路名颇有异议,认为应呼为“白马山路”方为贴切。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过去在这座城市未有雏形时,这里几乎是谈不上有什么景致的。或许它本来就不应该叫公园,它就是两座小山,两座一点也不起眼的小山包。只因为它有幸融入了这座城市,又恰好位于城市的中心,又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它生命的辉煌就得以尽情展现了。这一带过去属城市近郊,近三十年来方渐渐人烟簇密,一幢幢大厦如雨后春笋竖起。住户多了,自然需要有个锻炼和游玩之处,这山处于城市之中又似在尘世之外,价值便一下子提升了起来。随着城市管理者们的人本意识增强,兴建公园不仅注意到了特色立园,还考虑到了年龄阶层。据说小城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达40万以上。这公园或许就是专为老年人兴建的吧。设计师们将两山用建筑连接起来,使之浑然成为一体,人们可以在空中自由来往于两山之间。这山顶大致也就百多米高,是颇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散步游玩的。

我和陈老师在边走边聊中不知不觉沿着登山步道围着公园走了一圈,历时两个来小时,丝毫不觉得累,我们边走还边吹毛求疵着公园尚须改进的一些细节:比如安流塔内的楼梯道应该做上下环形扶手,以利于老年游客们上下安全方便;再比如这沿途驿站应该编个号署个名,万一出现游客在登山时出事救援能够快速到位。当然我们最有同感的还是对这“柯尔山白马山公园”的取名不满意,就像因袭人世间的某些游戏规则一样,哪方也不得罪,干脆都挂上名,便落下了这个不文不白的名称。

在给这公园究竟改何名为好的问题上,我倒有个想法。无锡有座“锡惠公园”,是将城中的“锡山”和“惠山”各取一字给公园命名。“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倘若各取一字命名为“柯马公园”似乎不太好听,那么,取个“双山公园”也比太平俗且太直露的直呼现名要好。但我以为,还有个“劲园”也很有创意,这不是我的灵感,而是李声高先生的,得之于我们在一次会议中间的私下嘀咕。对他的这一建议,我深有共鸣,愿击鼓以应之。我以为这名称好就好在:一是这公园本来得力于湖北劲牌公司的独家赞助,才得以将之成园,以“劲”字冠之可褒其功,传其名;二是这“劲”字中蕴含着的遒劲、苍劲的丰富内涵,不乏阳刚之美,可以张扬这座城市的矿冶之魂;三是这名称独到,可攀比江南许多城市的名园名称,比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无锡的蠡园、绍兴的沈园等,或许将来这名称能够跻身于这些名园之列;四是这园中的两座小山虽然不大,走上一圈也有十几公里,老年人真还得要有点腿劲不可;这五呢,则是拗于现名称的拖沓和骑墙。也可能将来真有那么一天,这座不文不白的城中公园名称会正式更名为“劲园”也未可知。

继去年重阳节游这座公园不久,我又相约黄绪昌兄去登过两次白马山,后又参加黄石港区老干局组织的登山活动去登过一次柯尔山。这三次游园都不像第一次那样走完全程,后一次还是误走入小路沿着阶梯上山的,但也不是很吃力。走了这几次以后,觉得这座公园真还值得经常来走走,既可游览风景,也为活动筋骨,还可放松心情。况这公园离我所居住小区也不远,仅两站路程左右。这便似与这座公园立下契约了,或许在我的晚年,这公园真的会成为我常年休憩心灵和身体的一个惬意的港湾?

(2017·4·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