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大赛入围作品格022 | 谈红霞:微笑着,不必太灰心——影评《东京物语》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微笑着,不必太灰心
作者:谈红霞

不记得是几年前看的电影《东京物语》,印象一直很深刻。1953年的日本黑白影片,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很舒缓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的日常故事。

一对生活在乡下的老人去看望在首都东京生活的成年子女,老人满心欢喜的去,子女们一时的相见热情之后觉得被打扰,于各自自顾不暇的生活中冷落老人。倒是二战中丧生的二儿子遗孀对他们尽心招待。老人失落归来后,老太太骤然长逝,子女们匆忙赶回奔丧然后又匆忙离开。

故事简单到相似的情节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平凡人身上。电影镜头平视缓和,娓娓道来,日本人特有的含蓄礼貌,在老人和遗孀温和明丽的笑容下,只感觉人生的悲凉从心底泛上来,是无可奈何的无尽的悲凉,但是,他们的微笑又仿佛告诉你,还是得周到含蓄地笑着接纳这生活中的灰心失望。

六十年前是日本战后重建时期,和我们现在科技和商业的急速发展大慨是有些类似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老人留在乡下,子女去往大城市生活。老人以为博士毕业的长子应该在东京市区生活得很好,却不料长子只是效区的一个小社区医生,休息日接到急诊就得抛下准备出游的父母家人赶赴工作。女婿问是否买更贵一些的糕点招待老人,女儿说不用反正他们都会很喜欢。他们对待老人固然是不孝敬,应该被谴责,然而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呢。

故事里唯一对老人热情尽心的遗孀儿媳,固然她是善良美好,但是否也是因为她孑然一身,和在忘记亡夫的愧疚中移情在老人身上,也是否有沉溺过往没有全情投奔新生活之嫌呢。

谁都无可指责,谁都事出有因。

想到看过的一句诗:  我离开老家,母亲寂寞。回到老家,我寂寞。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注定上辈人与下辈人之间有太多的观点差异沟通鸿沟。父母亲情,也只能是在乍见之欢后,陷入寂寞默然相对,然后各自回归各自。

可是,如果连父母恩情都只能是如此稀薄,我们又能拿什么来充盈自己的内心呢。孩子?孩子长大后远去,是另一个轮回。伴侣?大多数的伴侣是因为共同利益的不可分割而咫尺天涯在一个屋檐下吧。也许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渐渐失去互助依附的温暖感,在自给自足中个体的自己越来越高冷孤独。

是的,让人灰心的事情那么多,所以还是请你,不要太灰心。

作为父母,还是将纪伯伦的那句诗深刻于心,明白水是向下流的,只见那藤缠树哪见那树缠藤之理,澄明透亮。好像影片中老人温和的对子女们所说: 感谢你们那么忙,还回来参加你母亲的葬礼。

作为子女,像影片中的遗孀儿媳那样,陪在老人身边的时候,给他们打打扇子,而不是只顾着给自己给孩子打扇子。尽可能的多陪陪他们。

这部影片,豆瓣评分9.2,只要人类亲情还在,这影片就永不会过时吧。唠叨完,我准备再去看一遍了。

▲著名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作者简介:  谈红霞,湖北大冶人,七十年代末出生。爱一切文艺,无耐性专。偶自言自语,以字寄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