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特稿 | 唐风遗韵 淡定人生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唐风遗韵 淡定人生

——读黄群建《自选七绝诗一百首》有感

罗如圭 

同窗黄群建先生的《自选七绝诗一百首》,为其数十年诗苑耕耘、精心遴选的篇什,是他诗歌创作的宝石堆里晶光闪耀的“颗粒”。它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与审美价值,定然是弥足珍贵和值得看重的。

说句实在话,我原本不太喜欢读今人的旧体诗,尤其是那些趋时应制、平板空洞的“官体诗”和无病呻吟、自抒愤懑的“文人诗”。前者感觉是那些酒足饭饱后无所事事的“儒吏”们,却偏要附庸风雅,装腔作势,写的是满纸标语口号,空洞直白,比白开水还不如,读来翻胃;后者感觉是一些酸腐文士,总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患得患失,却还要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迂气十足,看了厌烦。

读群建的《自选七绝诗一百首》,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其情丰旨远而意象灵动、清新流丽而韵味悠长,给人以美感和回味。

全面论析群建的七绝,确非易事,力所难逮。这里,我只能简略地谈一点读后的浅感。

一、唐风遗韵的现代奏鸣

群建在学生时代便酷爱读唐宋诗词,也常写旧体诗词,尤其擅写七言绝句。这不可能不受到七绝发端的唐代诗歌的影响。读他的百首七绝,分明可以领略到唐诗风貌的濡染浸润、唐诗气韵的流转涌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盛唐诗又是这座高峰的顶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清明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基础,宽松的思想空间,活跃的文化氛围,是盛唐诗歌兴盛繁荣的土壤和温床,虽有“安史之乱”,但仍然难掩盛唐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我们所处的现今中国,如果要和历史上的朝代附比,我认为和盛唐时代颇为相似,虽然有一个“文革之乱”,但终究挡不住国家整体上升的趋势。群建的一百首自选七言绝句,之所以能体现出盛唐诗歌那种神韵,也应该归功于当今时代和社会所给与的养料、雨露的培植和滋润。展开群建的一百首七言绝句细读,我的感觉就如到了一个春光满园、葱绿茂盛的菜园子里,菜地里栽种着整整齐齐的青菜,株株青葱苗壮,养料充沛,气韵饱满;一首首七言绝句,诵读起来明白如话,朗朗上口,而又句句精妙,回味悠长,极具唐诗的风韵。“叠叠青山脚下陈,云涛万里拥朱轮。晨光今日谁先得?我是神州第一人。”(《庐山含鄱口观日出》),毕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种李白式的豪放;“意态绵绵结彩楼,骄阳到此也温柔。藤条易老心难老,绿是相思紫是愁。”(《葡萄》)又表现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那种李商隐式的僻隐;“三千冠盖集匡庐,谁为苍生拼一呼?彭大将军官罢后,无人再上万言书。”(《参观庐山会议旧址感怀》)可以寻踪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种沉郁忧愤的感慨;“晴云远望薄如纱,漫向春林叠叠加。闲趁清明风色好,也循荒径看桃花。”(《桃林行》)又可以使人领悟到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爱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那种淡泊空灵的韵致。

学者李社教先生曾经评论黄群建的旧体诗说:“饶有唐宋之音”,“其中有些篇目就是放在古人名作之中,也无须多让。”(《洗去铅华灵性在》)这的确是精到的评论。我也有同感。由于我和群建更多了大学老同学这层情份,对群建的旧体诗还更有点偏爱的认知。我曾调侃群建说:你可惜生不逢时,但不是因为出生早了,而是因为出生晚了,要是早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好了,肯定能在唐朝的诗人群体中占有一席地位,尤其那时唐朝是以诗取士,说不定凭你写得这么好的诗还可以谋个一官半职,甚至当上大官。其实,说真切的,在作者所写的众多的融合汇集唐诗气象的旧体诗,尤其是在他所写的七言绝句中,集中体现了作者向唐代诗歌汲取营养、且推陈出新的创作风格。作者能够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并发展,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我甚至以为,作者不少的七言绝句诗,和唐诗中的七言绝句比较,语言同样“绝妙”,意蕴更加深厚,毕竟是后人所作,说明后浪的确可推前浪矣!

二、淡定人生的诗意写照

人才辈出的唐代,出现了自帝王将相下至引车卖浆之流皆为诗人的独特现象,从家国大事到家庭纠纷,从朋友邻里到同僚同事,从喜怒哀乐到饮食起居,人生广泛领域和生存状态,唐代诗人都通过自己创作的诗歌纤细入微地展示出来。群建的一百首绝句,也可以看出这种“盛唐气象”对他的影响。一生的际遇,日常的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都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绝句,艺术地加以表现。可以说,群建的七言绝句就是他的人生写照。

通读黄群建的一百首七言绝句,给我们一个十分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对社会现象、对自己的人生际遇、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淡定”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他的七言绝句,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淡定人生”。这种淡定的人生态度,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浮云遮眼”时的淡定,如:“遨游碧落振翎衣,一任狂风卷日晖。为有浮云遮望眼,时时敛翅作低飞。”(《苍鹰》)在“风摇树动”时的淡定,如:“独坐桃林对夕曦,俗人也学悟禅机。任凭风力摇千树,花雨飞来不湿衣。”(《落红》)在金钱与物质方面的淡定,如:“村外桃花映落晖,呢喃燕子剪云归。痴情不羡黄金屋,偏向茅檐旧处飞。”(《归燕》)在贫穷无主时的淡定,如:“一钵寒泥竟是家,自怜疏影也横斜。犹思岭外开无主,千树红云伴雪花。”(《盆梅》)在“红尘茫茫”中的淡定,如:“登临一沐九天风,千里红尘入望中。老树雍容多阅历,应知世味古今同。”(《秋山拾句》)在“独居陋室”时的淡定,如:“独居陋室意恬然,琢墨埋头不计年。帘外忽闻飞燕语,始知春色到窗前。”(《吟春》)

应该指出的是,群建的诗歌风格,从豪放旷达到沉郁淡定,前后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盛唐诗歌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作为诗歌美学风貌的“盛唐气象”,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由于国家兴盛,文化繁荣,表现为许多诗人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胸怀高度的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向往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这以李白为代表。一类是由于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国家衰微,人们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表现为许多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诗人,满怀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产生出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这以杜甫为代表。读黄群建的七言绝句,觉得唐诗中以上两种类型诗歌的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作里都有体现。遥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在大学一、二年级之时,黄群建作为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是一位热血青年,曾经风流倜傥,意气昂扬,加上他的思想敏捷,多才多艺,在同学之中也称得上是一个佼佼者。不想至大学三年级,“文革动乱”发生,国家改变了,我们这一代学子的命运也改变了。群建当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觉得最令人感慨的,是他那孤傲不羁的个性被消磨了,由此也引起了他在旧体诗艺术创作方面风格的变化。群建在大学毕业以后,当过中学教师,后又辗转到湖北师范学院工作,当了大学教授,意想不到的是,像他这种个性飞扬、难耐寂寞的人,竟然能守住书斋,凭其聪慧和才能,在冷门学科训诂、音韵以及方言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著有《古代词义例话》、《音韵学概论》、《通山方言志》、《阳新方言志》、《阳新方言研究》、《湖北方言文献疏证》、《鄂东南方言音汇》、《二如阁诗集校注》等多部学术著作。他曾对我说,他当过硕士生导师,但训诂、音韵和方言学专业,却很难招收到学生,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可见其心静修炼到何种地步。工作之余,当进KTV包厢大唱卡拉OK成了许多人的娱乐方式时,他却坚守寂寞的书斋,找到了自己的休闲方式,就是以写旧体诗自娱。他几乎将自己人生的际遇和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用旧体诗尤其是七言绝句表现出来,曾出版《慰闲集》、《秋痕集》两本古体诗集。这次的七言绝句一百首,就是他自己从两本诗集中精选出来的。由于他也经历过国家上升与动乱两个不同的时期,在诗歌中不可避免地也反映出他个人的认知和感慨,更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时期在他情感上打下的烙印,经历了一个从躁动到冲淡的“修炼”过程。当意气凤发之时,群建的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倜傥不羁的个性,如:“千古长江一要冲,断崖万刃鸟无踪。惊涛如马腾空立,欲载轻舟上九重。”(《舟行半壁山下》)在激流之中,乘舟直下千古长江,曾经是何等的意气昂扬;“无影银灯手术台,区区疾病不成灾。欲将肝胆自看取,一叶心扉带血开。”(《胃开刀有感》)在病痛的磨难之中,仍然不改直露的热血心肠,又是何等可贵;“看似赋闲心气平,谁知世事最关情。平生不作庸庸辈,断裂肝肠为一鸣。”(《爆竹》)即使是在赋闲之中,仍然关心世事,不甘愿做庸碌之辈,热切求得断裂肝肠的一鸣;“天生宫阙沁微凉,满目奇观曲径长。不与群山争秀色,腹中自有好文章。”(《游空山洞》)借空山洞作象征,隐喻对自己才能的强烈自信;“梅花独自傲寒云,非是清高不入群。只恨人间春色晚,枝头先着两三分。”(《寒梅吟》)又以寒梅作象征,表露出对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出色才华的自我肯定和欣赏。当意气消磨之时,群建的诗又表现出沉郁顿挫的另一面,如:“年关寂寞等闲过,黄卷青灯守旧窠。听得四邻人闹酒,低头自问我如何。”(《辞岁》)虽然甘于寂寞,却还是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从而引起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低头自省。“月光无语照窗台,未肯轻移半步来。似怕闲人多口舌,纵然清白也徘徊。”(《月光》)暗示飞扬、灵动的个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制约,出现了谨慎、游移的变化;“碌碌奔波事事穷,羞言气节古如松。自知难比丹枫树,历尽秋霜总不红。”(《自嘲》)表露了历尽秋霜年龄增长以后,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评判;“举止原非意自裁,被人幕后巧安排。休言微命堪驱使,语不由衷口不开。”(《木偶》)以木偶作喻,暗示不甘于受人驱使宁愿保持沉默应对的人生态度;“自矜无意结尘缘,芒角峥嵘若许年。风雨蹉跎犹自得,何堪侧立画堂前?”(《野石》)表现出即使风雨蹉跎,也还要保持芒角峥嵘,不堪被人置于边缘侧立的生活态度;“乡村四月又催耕,放眼田畴暗自惊。纵是奋蹄拼死力,依然头顶有鞭声。”(《耕牛叹》)表露出不甘有人对自己自由个性进行压制,从而对不断受到“鞭声”恫吓的愤懑;“闲庭寂寞又重阳,昨夜新添几许凉?纵是西风秋雨后,一盆瘦菊未凝霜。”(《重阳偶作》)这是一百首绝句中最后的一首,作者以瘦菊自喻,表明耐得住“闲庭寂寞”,不惧“西风秋雨”,仍然要保持自己孤傲的个性,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性的写照。

我最欣赏的部分,还是群建较晚时期的诗作,更显出他的成熟和睿智。由于作者能够淡泊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虽然生活环境不能尽意、人生际遇也遭到过磨难,但他的精神风貌和艺术品格始终是积极的,体现在七言绝句中的艺术精神依然是奋发向上的。我认为,这就是黄群建这些作品的根本价值,无疑值得肯定和赞赏。

三、艺术创造的古韵新风

黄群建的一百首七言绝句,深得唐代诗人的创作精神,其诗歌的形式、内容和语言方面,均可见到这种承启关系。

一是在形式上,严格工于体裁。绝句是短小精悍的一种诗歌形式,体裁虽小,但要求字少意多,言近旨远,四句要做到句句有“意”,所谓一句一绝,“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惟其如此,诗家皆认为难工。而唐代诗人,尤工此体,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由于绝句这种诗歌形式要求严格,必须要求作者的艺术手段高超,概括力甚强,方能在区区四句之中,将作者需要做艺术反映的最切要、最精彩、最足以感动人的部分,概括出之,并要求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却又要体现出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从黄群建自选的一百首绝句可以看出,在形式上,作者深谙唐代诗人对绝句体裁各项要素的要求,严格遵守绝句的所有创作要点。黄群建得力于对语言音韵学科的长期研究,精通音韵,在严格遵守体裁要求的同时,能将七言绝句写得非常自然,轻松潇洒,不显雕琢痕迹,更可以证明他对这种诗歌形式掌握得体,已经驾轻就熟。一方面他能做到“带着镣铐跳舞”,另一方面他总能做到婉曲回环,言外有意,弦外有音。例如,访问朋友,本是寻常之事,他写道:“闻道君家居不群,寻来竟未费微勤。笑看山麓林深处,一缕炊烟散入云。”(《深山访友》)一缕炊烟,散入云端,暗喻朋友的超然于世外的生活状态,话外有音。观看人家钓鱼,本是普通生活小事,他却写道:“晴湖烟柳带风轻,花落清波也有声。野岸钓翁鱼未得,犹堪终日一竿横。”(《观钓》)终日横杆却没有收获,这位钓翁是什么感觉?味外有味。茶楼喝茶,本是市井中最寻常的生活,但黄群建也有“发现”:“红尘深处且忘怀,闲见重门错落开。过往鱼龙都是客,几人真为品茶来?”(《茶楼》)最后的问号,留给读者去思索解读,可谓意犹未尽。小孩玩陀螺,作者也将其入诗,写道:“独思鞭策欲齐贤,羞在人间作懒眠。一点凭依犹自立,总随日月共盘旋。”(《咏陀螺》)居然从中体味出运动不止、生命不息这样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才能。

二是在内容上,做到“事事入诗”。我国唐代,诗人如云,歌潮似海。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都能当诗人写诗。唐代诗歌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唐代诗歌的“事事入诗”,对黄群建无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旅游访友,观花钓鱼,绘画写作,苍鹰旧燕,秋叶春风,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任何一朵浪花,他都用古体诗特别是七言绝句反映出来了,就如现在一些年轻人编手机短信一样快捷和容易。他几乎能出手成章,随时能端出好诗,这是使我非常佩服于他的。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像他这样酷爱写古体诗、用古体诗记录自己的人生和日常生活,而且写得这样纯熟和具有艺术风韵的人,是很难找得到的了。

三是在语言上,追求语浅意深。唐代诗人绝句语言的美妙,仅举例可以领会: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四句,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脱口而成,浑然无迹。内容虽然单纯,容易理解,但意味丰富,体味不尽。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这两首诗千古传诵,至今还家喻户晓,三岁小孩都可背诵。其原因,应该是得力于它们的简练、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以及节奏和韵律。群建自选的一百首绝句,在诗的语言方面,也十分注意向唐诗吸取营养,努力做到质朴无华,明白如话,读来朗朗上口。他的这些绝句很少用典,没有生僻的字,通俗流畅,但的确做到了言微旨远,语浅意深,有如寺庙中的罄声,遗音悠远。如:“欲识庐山真面目,除非此后不生云”(《庐山云》)、“英雄自古多萧索,何处青山有故知”(《题虎图》)、“稚犊悠闲身后走,不知来岁亦艰辛”(《春耕小记》)、“只是终身难寄托,夕阳早有别离衷”(《晚虹》)“有心留得归时路,好向寒溪自在游” (《贺友人谢职》)、“谁能悟彻三千界?人到无忧亦是仙”(《自题小照》)等等,明白如话,但含意深远,可使人反复玩味。

以上是我读群建自选一百首七言绝句的几点感想,总之是觉得受益非浅,得到了一种阅读的愉悦。在此,也祈愿老同学黄群建身体健康,精神不老,坚持艺术创造,有如自己的绝句中所写:“难怪流年人不老,时时风物入诗心”,写出更多更好的佳作来。(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一日于长沙)

 

作者简介:罗如圭,湖南邵东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兼湖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总队长。文学作品有诗歌《雾女集》,散文集《在那灯火阑珊处》,小说有《围墙》等六篇,其中《强劳力》获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