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子说事 |“鬼节”切莫做“鬼事”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作者:相子

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称“鬼节”,我们这里叫七月半。

七月半烧纸锭,祭祖先。阳新人叫“烧包袱”。

什么是“包袱”呢?就是一叠黄裱纸,外面用一张白纸裹着,折成信封的模样,上面写着:上奉中元之祺,备袱二面,故*祖(妣)*公(母)*大人(孺人)收用,下面着寄哀人的名字。后面则写着一个大大的“封”字,说白了,就是阳间寄给阴间的快递或包裹。

这“中元之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元”的瑞气,这“中元”是中元节,它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故定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故定为下元节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水。古人以天地水为最大,这天地水官的生日自然最为隆重,这就是“三元”的由来。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故人,是个很好的选择。

上半年,大冶作协组织了一次目连寺采风活动,我有幸被邀请参加,听文慧法师讲禅,才知道这七月半的“中元节”,还与目连救母有关。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发现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说:目连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科普了这么多知识,大家对“七月半”的来历应该是清楚了。作为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这也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没什么不好,但阳新人过“七月半”,真的是一种陋习。

一是“包袱”随地乱烧。城里人懒,很少有人去老家的祖坟地烧包袱的,就采用了一个“就近原则”。离家里近的地方,找个空地,拿一把草,一篮包袱,不管有人没有,就烧起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的围墙边,甚至校园里面,七月半来的时候,烟火气息很浓。

二是供品随地乱扔。作为祭祀的供品,鱼、肉、水果之类,祭祀完了,也不随手拿走,就露天放在那儿。据说,这些供品祭祀后,是要拿回家吃的,这样先祖才会庇佑后人。这种随地乱扔的行为,不知祖人会不会见怪。

三是环境破坏严重,甚至危及安全。很多的公园里,因烧包袱,那么绿的草地,就变成了一个个黑洞,令人痛心疾首;校园的围墙烟熏火烧,让人防不胜防。而一些公共场合烧纸,还存有安全隐患。据说,今年五马坊某家烧包袱,不小心把旁边的一辆小车点着了。也不知是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

孔子精通周礼,主持过鲁国的祭祀,对鬼神一直是崇敬有加,但他有一个原则叫“敬鬼神而远之”,既要敬,又要远离。

孔子还有一句话,叫“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生是前提,死是净化。只有安顿好生命,把握好当下,才可以去讨论死亡和鬼神,这才是大智慧。

因此,笔者倡议,七月半,要文明祭祀,安全烧纸,“网上祭扫”、“鲜花祭祀”、“撮土追思”等,简单的祭祀仪式同样也能追思亲人,既不骚扰先人,又环保卫生安全,“鬼节”莫做“鬼事”,真的是“中元之祺”“儿孙之福”啊。

2018826日夜)

下面是相子农历16日中午走过马蹄湖随手拍下的七月半过后的狼藉,你是不是触目惊心: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