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子美文 | 安澜富河行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安澜富河行 

作者:李相文

 点击听听甘茂华先生作词的阳新县歌,开启我们的富河之旅。 

 

我们站在富池大闸上,这里是富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一河碧水被大闸锁着,安静如斯,像待字闺中的少女,而大闸的另一边,长江的浪涛奔涌而至,卷起千堆雪,仿佛要用壮美的颂歌来迎接他的新嫁娘——富河。

富河发源于幕阜山北麓,古称阜河,有太平盛世,物阜民康之意。她的上游,通山县那边叫雉水河,通羊(阳)河,因流入下雉县(阳新县)境内而得名。通阳者,与阳新相通呼应之意。富河蜿蜒向东,经通山,阳新境內流域长达80公里,在富池囗汇入长江。

富河,我们的母亲河。我希望选择一个特别的角度,扎进你的怀抱。我要从长江边的富池口溯流而上,去寻找母亲河的源头。富河两岸的美景与人文,像一个巨幅卷轴,开始在我的眼前,徐徐拉开。

为了写好黄石市的人文黄石“家园恋歌.走进阳新”,我毅然选择了富河落笔。这个周末,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能来亲自安排车辆(原计划安排冲锋舟),我和县文联的盛平老师一大早就来到富池,计划从富池大闸开始,溯河而上,直到上游的富水水库,用心感知这“一线穿珠”的富河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聆听当代阳新人民扶贫攻坚的鼓角铮鸣。

行至半壁山的古长场,我站在崖边的楚江亭上,向东眺望长江。万里长江,江帆点点。这江两岸的人民胸襟博大,似乎并不把长江叫江。这从江两岸的小镇的地名便可见端倪:要么称池,江这边有富池,江那边有小池;要么称海,地名就有金海,海口。一阵江风迎面吹来,我听到了江风翻动史册的书页声。长江锁钥的摩崖石刻,古炮台的潇潇烟雨,八百抗日勇士的以身殉国,共同绘制成气壮山河的历史长卷。

我从楚江亭走下来,回望半壁临江,高逾百米的崖面,心潮彭湃。这里之所以称“长江锁钥”,是因为水势湍急,江流来此突然锁窄,最窄处据说仅宽500余米,犹如人之咽喉。古人有一首诗最是慑人心魄:“突兀峥嵘半壁山,长江锁钥挽狂澜,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因此,半壁山古来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之东大门,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自汉末以来,孙吴大将甘宁、唐节度使杨行密、南宋英雄岳飞、元代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元末争天下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还有石镇仓、韦以德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都曾在这一带驰骋纵横,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这里也是块红色的土地,远处的袁广洞,三五九旅在这里休整耕田;近处的老渡口,解放军在这里渡江作战。“愿与半壁山共存亡”,八百名阵亡将士,用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江面。在长江边的古战场遗址上,至今还回荡着岁月之河的激流!

从富池大闸小区的五福路口驾车进去,我们开始沿富河大堤上修建的水泥路向上游挺进。车到网湖地界,一堤之隔,左边是富河,右边是网湖。网湖是省湿地保护区,碧波荡漾,候鸟云集,白鹤亮翅,天鹅长鸣,每到冬天,野天鹅栖息湖面时,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蜂涌而至,其中的五爪嘴是观鸟最美的所在。这一段的富河,景色尤美,有小桂林之美称:或见群山起伏,或见丘陵绵延,或见田园如锦, 或见倒影如画。徜徉在富河岸边,其秀山丽水, 让人不忍离去!

穿行富水放飞思情,不觉行至南城。沿着防洪堤上的水泥路继续前行,在南城渡口,我们的小车上了渡船,不长时间,车子便行驶到了南城村的土地。跨过时间的长河,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要寻找的是下雉古城。春秋时,它是伍子胥的子胥城,三国是它是军事要地古雉城。据《史记》记载:“汉高帝6年始置县,初名下雉”,“魏黄初三年,吴孙权置下雉县,东晋元熙中,下雉并入阳新”,下雉撤县后,与兴国州遥遥相对,富河之北的新县城称为北城,富河之南的下雉称为南城,下雉和南城的地名至今仍在,只是再难寻觅古城的一砖一瓦。村口,有座古石桥,一株郁郁青青的古樟在风里矗立,枝叶如旗,哗哗作响,树下荒草如盖,不知这片土地下,是否还残存着千年前的古城遗址,什么时候能给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从南城出来,继续沿富河防洪大堤新修的路往西走。经过大桥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省道从县城通往九江。车过十里湖,看见河对岸在修一座牌楼,许多新栽的香樟在黄土上星罗棋布。一问,是南市,阳新县第二届乡博园落户在此,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南市村,与历史文化名镇兴国镇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南市渔歌”是兴国州的古八景之一,在这里,将打造以渔文化为核心,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度假胜地,将南市建成阳新城关的“后花园”。我展望着南市最美的山水,在耳边,仿佛传来咿咿呀呀的渔歌唱晚。

车再往前走,经过荻田北煞湖地段。荻田,芦湖,念着这些地名,眼前仿佛出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景。这段富河,两岸绿树成荫,河面上有一只像房子一般有顶盖的渔船一动不动泊在那儿。这是真正的“船家”,富河的打渔人住的流动的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船屋”有很多,这些年逐渐成了稀罕物。这些久居富河的渔父们真正见证了富河两岸的变化:防洪灭螺、提升航道、旅游观光、现代农业、生态治理,昔日的“虫窝子”的富河,终于变成了今天的“福河”。我想起阳新旅游口号征集时的两条标语:秀美阳新,一见倾心;红色阳新,绿色“养心”。阳新这顶“国家贫困县”的穷帽子终于要摘下来了,变成真正“百湖之县”“慢养之城”“鱼米之乡”。

再往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河堤的西端也在新修防洪路,一大车黄土横亘在路上。我们只好回转,返到大桥头。前往木港,经杭瑞高速排市站下,往106国道去富水,来到了我们的第三站——阳辛村。

阳辛,据说是高阳、高辛之封地。当地人说高阳、高辛为两兄弟,其实不然。屈原在《离骚》里说他出身时,就说过自己是高阳帝的后裔,“帝高阳之苗裔兮 ”,这高阳就是五帝之一颛顼,号高阳氏,是黄帝之孙。而高辛即帝喾,是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这样说来,高阳、高辛应为叔侄才对。我们站在写有“阳辛渡口”的牌楼下,上面写着一副对联:咏怀颛顼重重潜入古城里;欲拜帝喾步步登临霄汉中。眺望富水水库,碧波粼粼,在这一汪碧水的下面,曾有过一座阳辛古城。这古阳辛镇是阳新县的发祥地,三国至隋300多年间,先后为阳新县、富川县治所,隋末,县治东迁兴国。1958年富水水库建成,阳辛古镇被水淹没。当年的古镇有五里长街,4米宽石板路面,商铺300余家,东南西北四门为石砌拱形,城顶谯楼为三层砖木结构,城内雕刻精美,屋宇俨然。有徐、杨、张、李四姓祠堂和关公庙、屈原庙、吴王庙等建筑。古镇为富水上游竹木集散地,商贾云集。如今,历史早已淹没在烟波浩渺的水库之底。

阳辛镇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住过“落帽龙山”的孟嘉,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外公,想来五柳先生少年时就在这里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吧;南宋文人王质迁居阳辛,死后干脆葬在这里。他的墓碑在水库对面的梅山上,我曾去探访过,碑文是清末才子王凤池手书。而“五代十进士”的刘氏家族的族祖刘荣八之墓也立在这里,“明后七子”之一的阳新吴智人吴国伦亲自为之篆额。阳辛镇还有两处胜景,钟山墨池和凤栖洞。东汉书法大家钟繇出仕前,曾游历至此,见泉洞清幽,遂留此结庐攻读,留下半亩方塘洗墨池,泉水终年不涸,水因洗笔成墨绿。耘蕙诸生陈治策池边有题勒:孟嘉之水萦如带,钟繇之山撑如盖……,凤栖洞则在阳辛镇的东北角,因崖上有石如栖凤而得名。我们从凤栖寺进去,进得洞来,凉风扑面,洞口巨石勒有“小有天”三字,洞右侧,又有耘蕙诸生陈治策于乾隆辛亥冬月游历此洞时的题诗:“为探丹穴访峥嵘,飘然筋骨已烟轻……”,因年深月久,烟熏火燎,字迹已模糊不清。洞很深,洞内钟乳交错,泉水叮当,现已开发为旅游景区。

我们再一次返回到富水大坝,在一块题有“碧水蓝天”的巨石旁留影。峰峦耸翠,青山如黛,一水如碧,烟波浩渺。五百里青山,西向而来;三百里富河,东流而去。而富水水库坝外,有良田万顷,不远处的汪家垅新村,上百栋粉色别墅林立其间,成为一景,这里是村民新修的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富河以其甘甜乳汁,孕育着阳新境内14个镇(场)约76万人口,沿途的龙港、兴国、富池等14个乡镇,被富河“一线穿珠”,映耀其中。富河兴则阳新兴。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英勇的阳新人民以“大禹治水”精神,在百里富川摆开扶贫攻坚的战场,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富河,我们的母亲河。生生奔流不息,养育着富川大地的子民。亲近你,是因为生我养我的故土乡情;思念你,是因为你奔腾向海的勇气和砥砺前行的美好生活的涛声!

2018/9/19日创作于桃花泉,文章登载《黄石日报》921日)

(向上滑动查看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