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风起时走三晋之一:绵山

 zzz_0401 2021-12-17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其后还有很多明君,很有成就,也很有名望,其中就有文武周公。周文王姬昌建立了周朝的基础,一是聘用姜子牙为军师;二是编演易经。最重要的是他生了个儿子后来即位做了周武王,就是姬发。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军师,还让儿子姬发娶了姜子牙的女儿,就是邑姜。武王4年,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殷商纣王,建立了西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当然也要生儿子,其中的某崽叫叔虞。武王崩后,其大崽即位,便是周成王。成王10年,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把战利品黄河以东之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就是叔虞得封唐侯,即称唐叔虞。叔虞之子姬燮袭得唐侯后,改称唐地为晋,即为晋侯燮,这就是晋国的来历。这一段晋初历史纪年不详,假装最初之“晋”始于公元前1000年。

晋中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分裂成翼和曲沃,曲沃侯叫武公。曲沃武公37年,公元前679年,又重新统一成为晋武公。公元前676年,太子姬诡诸即位成晋献公,晋献公和太太狐姬的三个儿子这时都已经长大,其中的姬重耳已经二十岁。这个狐姬也是唐叔虞的后代,家在犬戎,也就是狄国,虽然这个姬姓狐氏女子和晋献公同姓,但是要上溯很多很多代才能归到唐叔虞,因此不算近亲结婚。晋献公打赢了骊戎国,骊戎国君就把自家闺女骊姬和少姬送给晋献公赔礼道歉。骊姬漂亮的不得了,做了妃子把晋献公迷得彻底晕倒,比狐姬酿出来的葡萄酒缇齐还管用。骊姬连生三胎,个顶个的都是男孩,她就使计陷害狐姬生的三个娃,让晋献公把他们发配到外省,远离京城。公子重耳就被发到了蒲地。这个骊姬接着在晋献公枕边说狐姬生的三个公子坏话,让晋献公往死里整他们,晋献公还真是照此办理了。结果大公子申生杀身自辩了,二公子重耳得知此事料无申诉之道,便逃到了姥姥家,就是狄国的蒲城;三公子也跑路了。晋献公一看,这明显是二个公子畏罪潜逃呀,便派人追杀。晋献公时期这个骊姬作乱的事件就叫做“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的结果就是重耳去流浪列国,吃尽人间各种土。吃土这事就是起自公子重耳,当时他流浪到了卫国,走到五鹿村边的时候实在饿得不行了,就伸手向村民要饭。当地村民看这汉子不像灾民,而且还随身带着好几个随从,村民就给了他一碗土吃。古籍里没说重耳是怎么把那土做熟了吃的,我估计煎炒烹炸都没戏,他根本就没有火和炒勺。公子重耳的那几个随从其实都是他门客里最忠诚的几个,有他的舅舅狐偃,还有赵成子,这是搞胡服骑射那个赵武灵王的祖宗。这些门客里有一个谋士叫介子推,见公子饿得直咽口水,恐怕活不过今天,他便到附近野地里去挖野菜。他不仅挖回来野菜,还在那边沟里把自己的后臀尖割了一块下来,他把野菜和后臀尖炖了一锅给重耳吃下去。重耳吃了肉就又缓过劲来,抬头看见介子推屁股上矮了一截,知道自己是吃了介子推的肉才活下来。这个叫做“介子推割股奉君”。中文里“股市”一词疑似就是来自介子推割股奉君,所以股民们随时要准备“割肉”,割肉奉给谁?当然是奉给证券公司。

重耳在外流浪了19年,这期间晋献公去世,骊姬的儿子做了晋侯,又发生了很多变故,骊姬也被杀。重耳最后终于在秦国君主秦穆公支持下打回曲沃,夺回了王位,是为晋文公,改纪年晋文公元年,就是公元前636年。此前,公元前770年西周就已灭,周平王迁都洛阳,是为东周。晋文公即位之时,正是周王室势弱而诸侯群起之时,晋文公因为和周室同宗,便时刻忙于勤王,顾不上给跟着他流浪的那些浪人论功行赏。此时,狐偃之流便常去君前要官求爵。介子推对这些跑部钱进的行为颇为不齿,他便带着老母遁入绵山隐居,做了不食君禄的隐士。

晋文公听说介子推隐入绵山,知道自己是错过了大贤,便带人进山寻介,凡几次不得。晋文公求贤心切,错听了小人谗言,在绵山四处放火,打算把介子推烧出来。三日大火之后,介子推仍未现身,晋文公带人进山再寻。最后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看见已休的介子推母子,介子推还用身体挡着一个树洞。晋文公从树洞里找到介子推留给他的劝进表,悲哉,壮哉,励志哉。翌年,晋文公率群臣赴绵山祭奠介子推,令全国禁火一天,进寒食,就是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而绵山地面便称为介休,即介子推休息之地是也。

己亥年秋风起时,我们一伙同学结伙去游晋地。我们这一伙同学虽同年却不同庚,有人已经退休;有人还在每日流汗干革命。家在晋都已望休的一位同学在下面吹了一阵风,我们众人便望风而聚,这位晋同学就领着我们去三晋大地打秋风。率土之滨,莫非秋风。

出晋都,乘金色秋风南飞133.1415926公里,便到了绵山脚下。那山,那石,都是极险峻的。

山崖下立着一座牌楼,额枋上写着“夫唯不争”。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半句,全句是“夫唯不争,故无尤”。后人释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是介子推休后一百多年的思想家,他的这句话一定是受了介子推不与王舅争君禄的启发。

把老子的话写在这里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是有一座大罗宫。

走到前面仔细看看。

道教说天有三十六层,最高的叫做大罗天,是超越一切时空的。大罗天上的神仙就是永恒逍遥的最高级。

大罗宫这名字说明它肯定是一座道观。虽然道家思想自黄帝便已萌生,但真正成派还是源自老子,所以这里最初的建筑肯定是老子之后的。据说最早的土木工程是汉代的,现在看到的是1998年根据雍正年间图本重建的。

有琉璃瓦,那一定有皇家介入,其实建筑风格还是山西风格,和华北风格差距挺大的。看看下面这个卷棚顶,卷棚脊弧度很大。

大罗宫是顺着山崖从下往上盖上去的,下面七层是一组,上面六层是一组,每一层是一座殿。

看看最下面第一层财神殿里,中间是武财神赵公明,二边是文财神比干和范蠡。

往上第三层肯定是三官殿。三官不是三观,而是能赐福的天官、能解难的地官和能赦罪的水官。看看三官殿檐廊的梁枋柱替,算是本宫的典型模板。那个龙象雀替是山西特有。

第八层是三清殿。三清当然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说鸿蒙未分时,化元光一道,即为太上先天原始之祖,就是太上老君。道生一,就是元始天尊;一生二,就是灵宝天尊;二生三,就是道德天尊;最后是三生万物。按照道教的世界观,混沌时,世上只有太上老君,老君下降化为盘古,创建了天地。其后,老君又不断下降为师,教授伏羲、女娲,又教神农尝百草、教燧人钻木取火,后面的三皇五帝都是老君教授成就了伟业。还说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三清殿规格相当高,有一进院子,大殿面阔五间,前面有带盘龙柱的檐廊,廊下有扶手踏跺;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脊上是晋风鸱吻,坡上有琉璃瓦聚锦。脊刹也是晋风的,属于宝瓶类型,上面有象狮驼宝瓶。正殿两侧有面阔三间带檐廊的东西侧殿。这座三清殿看上去是明代建筑风格。

看看院门的门楼,清代建筑风格。

绵山这么好的地方那一定是要释道双修的,道家先占了那道绝壁建起了大罗宫,释家就往绝壁后面走。说隋末唐初年间,就说是公元620年吧,榆次有一个田志超,他打小就喜佛,常在房前屋后拜佛。长大之后,田志超就去名山大川拜师学佛,去过五台各刹。学成之后,他就顺着山路回家,这就走到大罗宫崖下。他见此处山高崖陡,是个好去处。出家人本无家,这里正合适修佛养性。他便走上前去问那大罗宫门卫老大爷:请问道兄,宫中可有空房出租给洒家念佛。老大爷上下打量了田志超一番,见他确实是善人一枚,便对他说:宫里无闲房,你可去宫后山洞盖房,那里风雨不侵,念经易成佛。田志超走到山石后,见那里果然有一大山洞。他就在此盖房念经,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云峰寺了,当初叫做抱腹寺。

田志超在此潜心念经,最后还真成了佛,称为空佛。田志超修身成佛之后就坐化升天,徒弟们把他的肉身做成了包骨真身像,然后盖了一间空王殿供了起来。这座空王殿是现在云峰寺的主殿,要爬好多台阶才能到达,台阶之上是一座四柱五楼牌楼,额枋上写着“抱腹栖云”,是山西著名古文字学家介休张颔所题。檐下有“敕建云峰寺”额匾。这个敕建的皇上是谁?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那就是说这座寺有一千四百年了。

过了牌楼两边也有钟鼓楼,楼顶上的琉璃瓦十字歇山顶非常花哨。

看看这间空王殿。

除了纪念田志超成佛的空王殿,肯定还有其它佛殿,但是都没有这座正殿大,下面这是弥勒佛殿。因为在洞里,所以这个云峰寺里的佛殿布局不拘一格。

田志超成佛之后,其后各代住持多有保留包骨真身像的,这些历代住持像都供在另一座殿里。

看看殿内的蟠龙。

看看这座殿的檐下构件,注意内梁上的古代木刻,这是山西风格飞龙,比较苗条。

除了木构件,居然还有石构件。

出了云峰寺,抬头就看见绝壁上有今人搭建的栈道,像詹天佑京张铁路那样带折返的。

登上那座山峰肯定有更险峻的所在,离天上的佛居也更近,凡拜佛之人都应该拎着两脚爬上去。像我们这些平日不拜佛,临时抱佛脚的人,即便爬上去也没用,说什么佛都不见得听。因此,我就只是向着山顶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看了这些释道寺观,我们再往前走就进入一条山沟,叫做水涛沟。我们进沟一看,秋风肯定是在我们之前来了。

跳崖溪水寒,立岸丹叶暖。

红叶落山岩,翠藤挂木栏。

秋风穿林林染赤,秋水过石石映莳,

水湍枫叶红。

水中漂红叶,崖上挂绿枝,潭深水急见伏鼠。

泉水汩汩下,听涛瘦石边。

一枝黄叶伸出来,满瀑清水落山岩。

陌上无人烟,秋色洒林间,桥暖水寒不见天。

飞龙成仙。

转圜山林间,未见介柳仙,却归去。

(修订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