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花分携处,一枝照影孤---浅析上弦月《喝火令.寄友》

 桃溪微刊 2020-07-25


梨花分携处,一枝照影孤

  ---浅析上弦月《喝火令.寄友》

北国初寒,松辽风朔,在这片广袤而肥美的黑土地上,已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也许正是这白山黑水,隽勒了人们坚强的意志与豪旷的独特性情;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不乏其“美眄柔情”,更有“相逢何必曾相识”、“未言心相醉”之胸襟。上弦月,这个鹤乡的女词人通过一首《喝火令》,便把这温婉的情怀作了完美的诠释。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下这首词:

雪色三分旧,人情两地疏。白头居士意何呼?闲看暮云烟树,犹自似当初。

底事经年渺,寒潭鹤影孤。欲成新梦又踟蹰。正好梅红,正好月为壶,正好夜长灯瘦,去饮一杯无?

 欣赏一首诗词,不仅仅是要对诗词的字面层意作剖析,更要对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对其诗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才能更贴近作者的原本意旨。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无从得知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背景的,尤其是在今天的网络上,大家都是萍水相逢,都是缘自于对古典诗词传承文化的共同喜爱而相互认知,所以只能靠其平素的诗词内容所表达思想做一笼统的认知;另外的一条途径就是小序与后记。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喝火令》就有这么一段足以有助我们理解本词旨的后记:“大雪,忽然忆起某年曾有某人踏雪而来,多年不见,可否安好。不再白衣飘飘,不再长发及腰,能陪我喝酒的人在哪里呢?”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词作,是由飞扬的雪花兴起,用含婉的词语诉说别后无限惆怅之情。 首句“雪色三分旧”,以“雪”发端,切合后记中的“大雪”云云,这是典型的以物托情手法。言雪而意不在雪,正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因雪而触动久藏心底的那份不能言说而又无法忘怀的伤。雪色在常人眼里根本没什么分别变化,但在词人眼里却有着“三分旧”。这个“旧”字 用的极其深蕴,乍一读来似乎就是寻常的词句,但一经细细品味便令人拍案称道,虽只一字,但却浓缩了词人无限之深情与伤痛,有着“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语气也极其的沉跌,但词人在这却用了一个量词“三分”来作限制,使得整句词境顿生温婉,似是不经意间轻描淡写的浅浅道来,化沉郁为疏旷,这既体现了北方人那种特有的狂放之情,而又彰显了词人温雅痴柔的婉约风格。由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而感怀畴昔之情,进而忆起那个分携而去的某人可还安好吗?于是伤情再起,发出“人情两地疏”的怅叹。这里的“疏”应理解为音讯渺茫不通,但也有着疏远之意。这句是承前句的“旧”而来,是猜想自度之语,也是一句怨语,由此引发“白头居士意何呼”这一问。“白头居士”出自姜白石《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这原本是姜白石的自称,而这里是借比小令后记中的那个“某人”,可见这个“某人”在词人眼里应该是个才气很高之人才能配此殊誉。“意何呼”是意欲何为之意,这一句是说音信不通,之间感情淡远,而他的心思是什么呢?这种由己而及人的写法极具婉曲之致。从这三句中可以见出词人那种情之深与思之切的真挚感情。面对眼前低垂的霭霭暮云和如织似幻的烟树,词人感到茫然无助,此情此景“犹自似当初”,大有“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悲慨。“暮云”与“烟树”在诗词中有着特定的传统意象,南朝江淹《拟休上人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我们可以从中仔细体认这其中的含意。李易安《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纯为景物描写,是作心情氛围的烘托。“烟树”是指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其寓意是指内心迷茫、愁情满怀,如“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参差烟树灞陵桥”(柳永《少年游》)等等。而在这首词中“暮云烟树”是化实为虚的写法,给人以空灵幽丽之感。以这种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来制造意境。但在“暮云烟树”前缀一“闲看”,这使得词境又大有变化。“闲看”如果理解为悠闲的观看那便失去了诗词应有的意味,这里所表达的是因情所困而心绪懒散的面对眼前的景象,这里更多还隐含有自遣与疏旷的成分。 整个上片以景寄情,虚实相生,用口语化的语言尽诉离情别意。过片换头,紧接上片结句的“初”字而进行抒情。“底事经年渺,寒潭鹤影孤”,字面意为往昔的岁月已成陈迹,虽然留在当初的记忆是美好的,但却是遥不可追,空留眼前冰冷池塘倒映着独戾的孤鹤身躯。前文提到,词人所居正是鹤之乡——扎龙自然生态保护区附近,对于鹤并不陌生,也是以眼前之景取喻。“寒潭鹤影孤”化自《红楼梦》中史湘云与林黛玉月下联诗中的两句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化典而不着痕,自然犹如己出为词家当行。一个“孤”字不仅是对词人之孑影岑寂心境的况味写照,更包涵了情无所寄,知音遥渺,雪归人杳的那份悲怆。这句中的“寒塘”与上片的“雪色”相呼应,此彰显了词人对构架的安排与思致的缜密。

在词的后记中提到:“不再白衣飘飘,不再长发及腰,能陪我喝酒的人在哪里呢?”“白衣飘飘”的人已然成为曾经的美好回忆,而自己也“不再长发及腰”,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但情绪的失落并不能淹没那份真挚热烈的情感,所以只好寄托於“新梦”重温曾经的美好,然而,词人在这又做了一个跌宕,用“欲”和“又”这两个副词作连接转折,细腻刻画内心的微妙变化,把那一刻复杂的心情呈现出来,这种心里描写在前人的词作中屡见不鲜,但在当今的词章中并不多见,也是难得。接下来三句“正好梅红,正好月为壶,正好夜长灯瘦”是这首词特定的句式,这种词语的重叠使用不仅体现了词的音韵之美,也有强调和加深感情的作用。“梅红”是绾合上片及后记中的“雪”,更深的层意是表现其芳洁高标的品格,用以自喻孤高的性情。而“月为壶”有二个意思,一是以壶作比夜月;二是暗用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以月为酒壶邀约那个白衣飘飘之人陪伴自己,在漫漫的长夜中一同畅饮,以慰孤独寂寞。“灯瘦”一句意味悠长,也有二个层意,一是以灯自喻,李易安《醉花阴》有“人比黄花瘦”词句,与之同一个意思;二是灯光渐暗为之“瘦”,说明 词人独伴青灯一夜未眠,直至天光发亮。结句“去饮一杯无?”这似乎是带有商量语气的弱弱一问,无,在这应该是语气助词,意思是我们还能共饮一杯酒吗?这一句化自白乐天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取其思念旧人之诗意,这种幻化无迹、情同己出的清婉意绪引领词境至极点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的思绪。当然,这也是词人自然自语,遥空对月的一问,这是一种直接抒情式的结句,如果换做其他的词作也许并不可取,一般前人多不采用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作结,因为这种形式都不能产生摇曳之感以及余味不尽之致,也多泛平庸。但在这里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虽只这轻轻的一问,却包涵了不尽的缠绵之思以及沉悲欲绝之伤感,极具含婉幽曲之致,正体现了词主婉约的意旨。 这首词的基本特征是语言浅近,感情深挚,不事雕琢,以寻常语而发清新之思,并不隐曲晦涩之感;引典也自然活化;在结构方面前后照应,词笔至细。总之,整首词宛转入微,味深意厚,读来颇感情波荡漾,沁人心脾。


作者简介

李凤鸣:笔名,浅斟低唱/无尘;1962年生,中石油吉林油田职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