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余生长寿,就要学会孤独,不合群才是长寿之道

 魏亭亭 2020-07-25
作家庆山说,“也许有一天,所有语言俱化为乌有,万物昌盛寡言”。从万物之初到时间之末,孤独是永恒的命题。
修行之人最懂长寿之道,却也最不执着于此道,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孤独”的境界,至忘我、至无我。
想要余生长寿,就要学会孤独,不合群才是长寿之道。


1.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老都不算晚
我公司的一位前辈,人人都管她叫君姐,去年退休。说叫君姐,其实她已经60岁了,但公司里年轻的姑娘小伙也都管她叫“君姐”,因为她丝毫不见老态,就像个姐姐一样。
君姐是个性格直爽,我行我素的人。
她40岁的时候和前夫离婚,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如今儿子已在美国工作定居。君姐酷爱旅行,退休之前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抽不开身出去旅行。去年退休之后,她就马上开展了自己的环球旅行计划。


虽然君姐已经60岁了,但是她不想被年龄所困,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被耽搁多年的旅行计划,虽然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儿子也希望把她接到美国照顾。
但是君姐却说,“我现在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得去做。别看我60岁了,但我觉得一点都不晚,正是无事一身轻的好时节!”
也许这就是君姐保持年轻的秘籍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老都不算晚,今天就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2. 自在一些,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样子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一辈子都在努力扮演别人期待的那个自己。但其实你不必如此“合群”,太累了。累心劳神,是长寿之大忌。自在一些吧,其实你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样子。
史先生今年5月份查出脑部长了一个肿瘤,直到这时他才突然醒悟过来,自己那么努力的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样子,处处担着,到头来自己却活了个一场空。
史先生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没什么文化。从小他的父母就教导他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他也确实争气,从小到大在学校里样样争先,成绩优异,高考考上了浙大,一家人都很高兴。

史先生本想着大学毕业之后早点工作,好为家里减轻负担。
但是史先生的父亲却希望自己唯一的儿子能够光宗耀祖,要送他出国读研,虽然家里的条件不能够让他在国外没有负担地读书,他也没有那么想要出国,但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他还是答应了。
他拼了命的读书、做实践、考托福,只为了能够争取到全额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如愿以偿。

国外研究生毕业以后,史先生回国工作了。同事们都很优秀,是曾经的他可望而不可及的那类人,为了融入同事圈子,史先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
工作的压力,加上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的社交应酬,常常让他觉得心力交瘁,心情抑郁。直到今年他查出脑部长了肿瘤.
史先生才幡然醒悟,自己这些年那么努力,一直在扮演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眼中的那个天之骄子,真的很累,大脑已经跟他提出了抗议。如果再这样下去,没有了身体这个一,后面有再多的零也没有用。

3. 人生是场修行,常怀清净心
有些人害怕孤独,总要群聚寻找安全感。其实在人群中你并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聒噪只能给人以短暂的麻痹。
修行之人常怀清净心,于静中内观得趣,颇得天然之乐。修行之人常常长寿,正是于这清净中所得。
古代行脚僧,不囤积、不建设、不思恋和依赖任何人,但互相善待。修行,就是慢慢放下我执的过程。
曾在去往不单觉寺的途中,有幸与一位修行师傅同行。一路下来,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一股洁净、光明的力量。

他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保持自然状态地活着,仿佛随时随地归于中心。
这是一种五行平衡的状态,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我知他必然经历过一段漫长而周折的来路。金的灵敏,风的自由,火的热诚,土的稳重,水的灵动,自然而然地合理存在着。
不合群,并非要人像个刺头一样四处寻衅,而是让人不必跟随人群。跟随自己的内心,寻得那一份自在,这才是长寿之道。
享受孤独,安宁绵长。这样的长寿之道,你学会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