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刚刚去世的IBM大型机先驱之一:艾略克·布洛考(Erich Bloch)

 阿明观察 2020-07-25


IBM的大型机开创了现代计算的新纪元,而它的幕后工程艾略克·布洛考(Erich Bloch),已于11月25日因阿尔茨海默病的并发症在华盛顿辞世,享年91岁。《华盛顿邮报》从其女Rebecca Rosen(丽贝卡·罗森)那里证实了这一消息。布洛考协助开发的大型机,开创了现代计算的新时代,为我们在互联网上执行各种任务而奠定了基石,包括网购、网银、机票预订等。

大家看到这则来自CN.beta的消息,可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大机先驱之一,还有两位先驱就是人们称为“IBM/360之父”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Brooks,Jr)和鲍勃·伊万斯(Bob Evans)但是,1985年因在开发IBM/360上的贡献而荣获美国全国技术奖章的除了上述两位外,还有一个就是Erich Bloch。他是因为在IBM/360中首次引入微电子技术而获此殊荣的。

同时,1993年,IEEE由于Erich Bloch“在高速计算方面的贡献”(For high speed computing)而授予他计算机先驱奖。

他获得的荣誉和奖励还有:IBM专利奖(1BM Patent Award,1961):IEEE杰出公共服务奖(IEEE United States Activities Board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1989);IEEE创始人奖章(1EEEFounders Medal,1990)。1991年,微波通信公司MCI授予他“通信与信息技术创新领袖奖”(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ership Award for Innovation)。他还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高级会员。

Erich Bloch原是德国人,1925年1月9日出生在德国的萨尔茨伯格(Salzburg)。希特勒统治期间,他全家于1939年移居瑞士。Erich Bloch在著名的苏黎士工学院学了两年电气工程以后,于1948年移民美国,靠半工半读于1952年在布德罗大学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取得美国国籍。之后,他加盟IBM公司,在IBM公司服务长达32年。

Erich Bloch在IBM公司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开发磁心存储器

提到磁心存储器,这里面可有故事了。

IBM当时也很“黑”的,为什么呢?

想想看IBM就花了50万美元,就购买了美籍华人王安的磁心体绕线技术,借助这个专利技术,IBM进而开发成功磁心存储器,其具体试验应用实施者就是Erich Bloch。

好的,我们插入一段故事,讲讲IBM怎么花了50万美金就搞定王安当时属于全球高精尖的核心技术——磁心存储。

中国计算机报姜洪军2010年文章《失落的王安:与蓝色巨人交锋数十载》最早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1949年10月21日,王安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存储磁芯”的专利。敏锐的IBM马上意识到这项发明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决定购买专利。

“历史往往都是巧合的!”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向IBM转让专利,但对于这项具备前瞻性的发明,当时并无其他公司感兴趣,而王安又急需创业的第一桶金。

IBM虽决定购买,但迟迟未敲定存储磁芯的专利费。1953年11月16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但两年后,IBM取消了原先拟订的提成费,并驳回了王安开出的250万美元的一次性购买费,并且提出该项专利为未决专利申请。

为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官司,王安不得不接受IBM开出的50万美元的价格。买卖虽成,但却没有形成情谊,而且强化了王安一生与IBM这一蓝色巨人对峙的信念。这笔钱也成为王安后来可以建立王安电脑公司最重要的技术研发基金。

华商韬略陈光有一篇文章《令IBM恐慌的王安,最终“败给”了亲儿子》里面记述了王安和磁芯存储器的故事。原文摘录如下:

1945年,初到美国、求学于哈佛的王安,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去IBM面试。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出生上海的他,打小便是天才。16岁高中毕业,考入交通大学(如今的上海交大);20岁带着团队藏身桂林的山地,研究无线电通讯设备,为抗日战争做后援。

抗战胜利,他被公派至美国学习技术,随后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全是A+。

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争取到了高额奖学金,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

存储是王安的核心。臃肿的Mark Ⅰ放置在哈佛的实验室内无法移动,艾肯希望它成为一台轻巧可携带的机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他和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出现。

进入实验室第3个星期,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这个小小的部件,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磁芯存储器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磁芯存储器一直是计算机的的主要部件。

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立刻帮他转正,并且加薪23%,希望留住这个天才。

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来到波士顿。

他在哥伦布大道租了一个汽车库,买了一张桌子,装了一部电话,成立王安实验室,开始出售磁芯存储器,单价4美元。

4美元在当时是很高的价格,前瞻计算机商用前景的企业又少,王安的生意并不好。

但很快,敏锐的IBM闻风而来。

IBM给王安递上一份合约,邀请他成为企业顾问。按照合约规定,IBM可以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自由选购器件,除货款外,对方还每月额外支付1000美元。

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一份合约没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不再满足于合作协议,决定购买这项专利。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当时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他的实验室又急需资金运转。

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因为在收购方面,他们没有竞争对手。

一边用着磁芯存储器,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IBM面前,他终究稚嫩,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选择妥协,接受了50万美元的价码。

买卖成了,“仁义”不在。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回击IBM。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又名王安电脑公司)。随后的30年里,这两个拗口的汉字,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当然了,不管是IBM还是其他世界性的大公司,商业竞争本就是残酷的,因为资本都是逐利的。这里插入王安“磁心存储器”与IBM公司之间的插曲,只是让大家明白大型机的发明并非只是三位可以写进IBM历史的先驱者的功劳,而是计算机研发长河里无数人的承上启下与创新。

Erich Bloch很快将磁心存储器用于IBM公司的商用产品,并将磁心存储器容量进一步扩大。

随后,Erich Bloch作为工程经理(engineering manager)参与了STRETCH计算机项目的开发工作,负责标准模块系统SMS(Stanard Modular Systems)电路的设计和封装技术。

1961年开始,Erich Bloch主持了“固态逻辑技术”计划(Solid Logic Technology),将微电子技术引入System/360。SLT电路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SLT就可能没有System/360。


这是做成的SLT模块卡。


这张也是SLT模块卡。

这是制造SLT卡芯片的工艺,手工更显科技时代感。

1981年Erich Bloch当选为IBM公司的副总裁。1981—1984年间,他出任由IBM等大型计算机与电子公司联合建立的“半导体研究公司”(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operative)的主席,这个公司主要资助在大学中开展高科技研究。他还是IBM公司在半导体工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董事会中的代表。

鉴于Erich Bloch在这方面的经历,1984年Erich Bloch从IBM公司退休以后,里根总统即提名Erich Bloch出任美国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主任,以接替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Edward Knapp。

这是NSF的历史上首次由一位来自产业界而非学术界的人员担任这个组织的主任。Erich Bloch在NSF担任主任期间(1984—1990年),对NSF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推动科学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合作,同时努力说服国会对基础研究增加拨款,这些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扩大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Erich Bloch当NSF主任后,邀请“小型机之父”戈登·贝尔(G,Bell)出任NSF的一个重要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处CISE的处长,共同推动了NSF的改革。

在6年的任期内,Erich Bloch担负起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的创建工作,而这也是现代互联网的前身。 

后来,Erich Bloch还是摩托罗拉公司和Convex公司董事会成员、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委员(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纪念一个人,回忆一点相关的逸闻趣事,不是挺有意思的么?你说是不?

备注:以上内容改编整理自CN.beta2016年最新新闻、中国计算机报姜洪军2010年文章《失落的王安:与蓝色巨人交锋数十载》、华商韬略陈光2015年文章《令IBM恐慌的王安,最终“败给”了亲儿子》、以及百度百科Erich Bloch词条内容。 

——阿明|改编整理并评论——

datachina|chinastor|dostorage|artcam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