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宋、元、明初瓷器酒具简介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7-25

 宋以后景德镇与全国其它窑厂一样,大量烧造瓷器酒具。至元、明迄清烧造不辍。元以后随着蒸馏酒的饮用,其制品一改宋时的简陋而趋于精细,明成化以后则变得丰富而精美。酒具的使用和变化与当时社会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拟对景徳镇宋、元、明初以来的酒具及相关情况作一考察。


一、宋代饮酒与酒具
   宋代酿酒业非常发达,据宋人张能臣《酒名记》载,宋代天下名酒有100多种。许多佳酿涌人商品流通领域,城乡酒肆遍布。据《东京梦华录》载,仅汴京城内就有“正店(有名的酒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可见饮酒之风在宋代社会是相当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其酒具作为一种消费性商品自然也有很大的销售市场,宋金时代的定州、磁州、耀州、龙泉及景德镇等窑场均有烧造。宋代景德镇烧造的酒具与其它窑场的产品大致相同,主要为影青梅瓶、执壶、酒盏等,兹介绍如下:
  1. 梅瓶。宋早期产品形似橄榄,与磁州窑的造型相似;后期产品多丰肩浑圆、收腹,造型挺拔。有刻花、剔花装饰,纹饰多为莲、牡丹、缠枝花卉及简单的篦纹。从宋磁州窑“清沽美酒”铭梅瓶与宋扒村窑'醉乡酒海”铭梅瓶来看,一般认为梅瓶是贮洒器。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2. 执壶。景德镇入宋烧适量激增,在现存三百余处窑址中大都可见到执壶残片。该类器皿在整个宋代变化不是很大。关于执壶的用途,一般认为宋时执壶为茶具。我们知道,宋代饮茶是末茶而非散茶,其壶的用途是注水用。若参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十八学士图卷》聚饮围坐的大方桌上摆设的执壶,则知宋代执壶也是注酒器。
注壶温酒碗,二者配套使用,使用时碗内盛热水承壶温酒。该壶带盖,盖顶作一蹲狮状纽,碗作瓜棱莲瓣式口,制作精美,形制仿自金银器。此类器为宋代颇为流行的饮酒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会仙酒楼”条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碗、注壶 故宫博物院藏
3.酒盏(浅碗)。敞口、浅壁、圈足较高,口径一般为14厘米,俗称浅碗。景德镇宋代许多窑场均有烧造,是当时的大宗产品。宋朱肱《酒经》载,酒为曲、蘖为之“须酴米偷酸,投醹偷甜”。这里记载的显然是低度酒的酿造酒。从苏轼的《酒经》、窦革《酒谱》等宋代文献来看,均未提到蒸馏酒,可见宋代流行的是酒精含量低的酿造酒,而这也与上述口径较大的饮器(酒盏)吻合。

二、元代“阿剌吉酒”与酒具之变化
    元人忽思慧《饮膳正要》谓:“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湿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谓:“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阿剌吉),酒极浓烈,其清如水,遥酒露也……此皆元朝之法酒,古无有也。”两书记载的所谓“阿剌吉酒”与“法酒”显然是经过蒸馏的白酒。酵酿酒的酒度一般低于18%,而蒸懾酒的酒度则高达30%以上。酒度的提高自然会影响到饮酒器,同时元蒙统治者的饮食习惯也对酒具产生一定影响。从实物形制看,以下器物显然是受其影响而烧造的酒具。
1. 河北保定元代窑藏出土金彩梅月纹宝石兰釉杯,口径8厘米。
元代金彩梅月纹宝石兰釉杯
  2.湖田窑出土元代青花菊纹杯、香港东方陶瓷学会藏元红绿彩菊纹杯,两器口径为8厘米。以上瓷杯比宋代酒盏口径小近1倍,当是随着元代蒸馏酒出现后而烧造的饮器。
   3.1981年景德镇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青花劝盘小杯。盘心有承托杯的凸起圈。其杯盘配套使用,该器属元代出现的新型器。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载:“古人(指宋人)……饮酒用盏,未曾把盏,故无劝盘”可见劝盘小杯是元代才开始使用的饮酒器。由于该杯为元代最小的酒杯,故知其为饮蒸馏酒的器皿。
  4.玉壶春瓶。撇口,细颈,硕腹。最早见于定窑、金代扒村窑。景德镇元代始烧,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影青、卵白釉。
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元青花八棱狮纹玉壶春瓶  河北省博物馆
元代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上举之器,形制规整,彩饰精美,绝非一般日用器。那么,其用途如何呢?笔者以为该器为贮酒器。若从其名称考察,该器与酒有关,如以宋为背景的著名小说《水浒传》三十七回有:“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更早些的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可见“玉壶春'与酒有关,而称之为“玉壶春瓶”似可释为玉壶酒之瓶。
5.靶盏(高足杯)。上半部为盏,下部为一长柄足,为元代新器型。有黑釉、影青、卵白釉、青花数种。从元《事林广记》版画中蒙古人聚宴来看,其靶盏既为饮酒器,又为陈列水果之器。高安元代窖藏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靶盏,其盏心青花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可见元代人多以此为饮酒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靶盏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除上举之酒具外,宋以来之梅瓶、执壶、酒盏,元代亦有烧造,其梅瓶最为引人注目。该器造型承南宋影青梅瓶形制,肩丰,腹收,造型挺拔,一般通高4450厘米之间,比宋代梅瓶稍大。以青花梅瓶最为精美,如江苏南京市博物馆藏沐英墓出土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青花梅瓶和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堪称一代精品,其八棱梅瓶、带镂空座梅瓶也精巧别致。有元一代,梅瓶量多而质精。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三、明初官窑之酒具
      明初设有酒醋曲局,并有隶属官府的酒户、造曲户,宫廷内有专门的酒坊向皇室供应洒类。《明史·礼十》乡饮酒礼”条载,“洪武十六年诏班乡饮酒礼图式’于天下”乡饮之礼达于庶民,这是明初社会饮酒之风十分盛行的标志。明官中的饮酒大都是宋元宫廷内传下来的酿酒法,既有酿造酒,也有蒸馏酒。明初官窑的酒具也与元代的酒具种类基本相同,只是造型稍有变化。择要介绍如下。
1.上海博物馆藏洪武青花云龙纹“春寿”铭梅瓶。37厘米,其腹部收敛,底部外撇呈八字,与元代收腹至底不同,为明初典型特征。器腹绘青花云龙纹,其细鳞龙、磨菇式折带云的画法均有洪武特征。由于龙为五爪,可知该器为官窑制品。肩部篆书“春寿”二字,为洪武瓷中罕见。
明洪武“春寿”铭云龙纹青花梅瓶 上海博物馆藏
该瓶上“春寿”二字表示何意呢?考“春”字,唐以来即指酒。如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唐李肇《国史补》叙“酒名著者”条:“酒则有……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之后历代相沿,如宋苏轼:“爱有扰龙裔,为造英灵春”(《饮酒四首》之四),明高启:“恨无百斛金陵春,同上凤凰台上游”。由此可知该瓶上的“春寿”二字可解为“酒寿”之意,即“贺寿之酒”,故该瓶显然是洪武宫中盛装祝寿之酒的器皿。
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带盖)。该器与元代器相比颈稍短而腹略大,带盖则为洪武器鲜见。由于该器造型规整、彩画精良,其纹饰与珠山明御厂出土洪武官窑之青花执壶上的花纹相同,据此推断为洪武官窑器,它显然是宫中贮酒的器皿。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3.劝盘小杯。1994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厂东门一带,明初官窑遗存发掘出两件劝盘小杯:其一为洪武青花花卉菱口折沿杯托(劝盘),浅圈足,砂底,托心凸起一圈以承小杯,小杯直口,卧足,底涩胎粘砂。该器与元代器相比有以下区别:劝盘,元代为折沿式圆口,洪武则多为菱口,口沿较厚饰有回纹;小杯,元代为足底,胎质细腻,口为芒口,洪武杯为卧足,口有釉,壁较薄。其二为永乐青花开光葡萄纹花口折沿杯托,托心无凸圈,器壁比洪武器薄;小杯器壁起八棱,口径略小于洪武器。洪武、永乐器其形制源于元代,功用也与元代一样为饮蒸馏酒的器皿。
4.执壶。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弯流细长,扁曲柄。洪武执壶带盖,有青花、釉里红两种。永乐、宣徳均有烧造,器型略小于洪武,均不带盖。其造型源于14世纪伊斯兰金属器,对后世官窑影响较大。联系明万历刊《重校十无端巧合红蕖记》版画《来访》宴饮中执壶的形象,这类执壶可能也为宫中宴饮时的注酒器皿。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故宫博物馆藏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5.盏。造型源于元代,永乐、宣徳器比元、洪武器胎薄,壁稍浅斜,形制规整,其用途亦如元代。宣德出现口径小于8厘米的小型靶盏(高足杯)。因宣德不见有劝盘小杯的烧造,故该类小靶盏可能是代替劝盘小杯的饮蒸馏酒的器具。
6.洪武石榴盖罐。有青花、釉里红两种,该器型制硕大,造型源于古代贮器——罍,为洪武官窑特有产品,可能是贮酒器皿。
综上所述,明初酒器只有洪武石榴盖罐、执壶、宣德小口径的靶盏(高足杯)之类属新颖品种,其余大多数制品均源于元代。

文章来源:《景德镇宋、元、明初瓷器酒具考》 《中国历史文物》 江建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