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填报,我想说以下几条

 钱首相小泉 2020-07-25

01

不要太纠结。

第一条多啰嗦几句。

不要傻乎乎问别人上什么学校好,学什么专业好。

什么叫“好”?他人蜜糖,我之砒霜,每人情况不同,价值观有别,追求各异,选择自然不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句话能回答的大多是谬误。

当然,强烈建议在专业选择上,追求体面的同时,别忘追求体验

另外,要求高了将无路可走。志愿迟迟报不了,不是因为难报,而是因为难以甘心。

志愿和找对象一样,怎么选都是遗憾

找对象想找个身材好,又漂亮,又温柔,又会做饭的,又不喜欢淘宝,又知书达礼,又多才多艺……即使真有这样一个姑娘,你最应该想的是:人家凭什么喜欢你?你的资历(分数)够不够。

买房子,挑来挑去,这不合适那不合适,本质上也是如此。什么都合适的房子,“钱”(分数)不合适。

No

-Number-

02

只能专业服从。

学校和专业不能兼得(状元除外)。

在非新高考地区,平行志愿主要保证上大学的权利,但不怎么能保证专业。想保专业,只能降低学校的要求。

要知道,我们在《报考指南》上看到的排名,实际上是这一年录取的最后一名同学的排名。比如,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在安徽的最低排名是8687名,我们在参照时,会看到它的经济学类是5755,中间差着3000多名呢。

No

-Number-

03

首选城市。

冯仑前几天在公众号里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有专业追求者除外,如有志于临床兽医学、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等,就应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说理由就是三个关键词:视野、机会、圈层。

判断城市,可以看人口净流入量,还要看第三产业占比(香港比较高),看开放度,看是不是高校聚集地。

中国城市的分层还是非常明确的。

城市的四个等级:A.北上广圳,B.杭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成都、武汉,C.厦门、大连,D.其他省会城市。

城市势能,不容忽视。

什么叫好股票?就是大家都认为好的股票;

什么叫好城市?就是大家都认为好的城市。

比如,上海高校报考的排名近几年就连年上升,不要说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上海理工、上师大、上海立信,连上海海事、上海工程技术、上海中医药、上海电力等大学,几乎都是逐年上升。

No

-Number-

04

同等条件下,首选综合类大学。

除非你读医科、师范、艺术、外语等专业,否则尽量选择综合性大学。

越是综合性大学,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越多。

其实,即使是学习外语这类专业,北大复旦的英语系,显然也比专门的外国语大学层次更高。

No

-Number-

05

刚过一本线,最好上二本。

毕业证不分一本和二本

所谓“一本”和“二本”,是人为的把一些学校放第一批次,另一些放第二批次。

最明显的例子,有的学校,在某省招是一本,在另外一个省招是二本。

排在最后的一本学校多是在政策下苟且偷生,一本二合并,就可能以不可阻挡之势下滑。硬着头皮选一本,不如选二本中的好学校。

No

-Number-

06

看学校潜力。

什么叫志愿报的好?就是你上着上着把学校层次给上上去了的学校。

郑州大学新晋双一流,得了国家的钱,河南省也会举全省之力支持,以后分数有上涨可能。

深圳大学历史不悠久,但有地域优势,生源会把深圳大学逼成名牌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年招生的时候(那时南方科技大还没有“证”),我们学校去了四位同学,现在发展得都非常好。

还有几所点下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大学 、西交利物浦……

No

-Number-

07

专业不是那么重要。

世界变化太快,快得专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尽量选择辐射面广的专业。有特殊爱好的除外——但特殊爱好不是这一科考试得了高分,而是在课外下了很多功夫,不功利地酷爱。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兴趣其实是不明确的。所谓没兴趣,常常是因为没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有成就感了,兴趣自然也就有了。

而且,人的兴趣还是会变化的。

No

-Number-

08

很牛的专业要看学校的层次。

上职业大专就不要选择生物工程了。这是垄断型的专业,将来就业,低层次学校毕业的,会被名校完虐。

在文理分科的公众号文里,我写过,有艺术天赋,同等条件下,学绘画而不学音乐。

音乐就是垄断性的寡头行业,要么干到最好,要么没有饭吃。绘画就平和一些,是分层行业,你可以一张画卖上百万,我可以做做设计、搞搞美术培训,大家都有饭吃。

强烈建议各位同学,考虑下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很多经验、资源是你个人奋斗多年都很难获得的。

No

-Number-

09

选新兴专业,是风险投资。

抓住机会,会占优势,比如早期的计算机专业;但也有个问题,这些专业大多是学校跟风开的,师资力量反而薄弱,加上各个大学都开设,就业竞争反而激烈。

今年,机器人专业,还有人工智能类,就属于此类。

关键是找不到教授,目前也没有完善的教材,能不能学到东西是个事,基本等于自学,但未来又眼看着那么需要相关人才。

这一条不代表我反对报人工智能专业,仅是一点思考。

No

-Number-

10

中外合作学校,今年也许是个机会。

至于国际形势,我想,长远看,还是要看“大趋势”,而不仅仅是“小变量”。

大家对中国高校的失望,还有中国家长财富增长,消费升级,学费贵的大学可以满足虚荣和面子问题,就像家里买个好车一样。

一些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得确实有一定特色,一扫中国高校的腐朽之气。

No

-Number-

11

平行志愿依然要考虑学校顺序。

举个例子:你的分数能上北大,但你第一志愿报的是安大,那肯定是要被安大录取走的,北大想录取你也没办法。

No

-Number-

12

代码出现一次算一个志愿。

各校中外合作专业,即使你填志愿服从,也不会被调剂过去,因为是分开招的。

比如说,合肥工业大学,分普通的、中外合作的、宣城校区的三类,要是都报的话,就要占三个学校志愿。

当然,即使服从专业调剂,普通类的也不会被调剂到中外合作专业。

有的专业明确“不招收非志愿考生”,也就是说,即使你志愿服从,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

No

-Number-

13

一本生第二批次志愿一定要填。

理财有风险,填报需谨慎,不能只想着进攻,还要想着防守。

No

-Number-

14

10人以下,专业分数参考价值有限。

高中宿舍里几个学霸一商量,全报了某个学校某专业,一下就把分数抬高了。所以要考虑风险,填报时参考数据,但不能“数据主义”。

这世界有三大谎言,一个是谎言,一个是拙劣的谎言,一个是数据。

No

-Number-

15

警惕独立院校现象。

二本和三本合并以后,当年被限制在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获得井喷式力量。

他们招生做得到位,很多家长又有虚荣心,考不上南大,可以上南大金陵学院,别人问时,就说孩子在南大,多风光。所以不能全报独立学院,避免风险。

高考改革省浙江更是出现这样的事件,某个独立学院最低分数线为646,完全碾压了武大、华东师大、南开、西安交大、中山大学。还有很多独立院校的分数竟然和985相当.

简单说独立院校就是三本,一般只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只不过挂着名校的牌子,和名校是没有关系的,办学实力当然也是没法比的。浙江一二三本合并第一年,好多学生、家长不了解情况,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只经历这么一次报考,又没有经验,从名字上根本看不出学校的差距,完全不知道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与天津大学的区别。

还有一些了解情况的,有虚荣心。我考不上浙大,我就上浙大的城市学院,我考不上南大,我就上南大的金陵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南师大的中北学院,别人问起来,我就说我在南大、厦大、南师大上学。

No

-Number-

16

要考虑到同一分数人数较多的事实。

理科生在二本,大多达到了“一分千人”的盛况,你觉得你往下放了5000名,其实才放了一道选择题的分。

所以怎样才算“拉开梯度”,要看你排多少名,不能一概而论。

志愿填报,我想说以下几条
志愿填报,我想说以下几条

No

-Number-

17

专业顺序一定要关注专业级差。

我已经整理了有专业级差的高校,前一篇《干货:高考分数来啦,秒懂志愿填报》里有图。或者认真看看下面这张图:

志愿填报,我想说以下几条

No

-Number-

18

想知道学校怎么样,“四查”。

查户口(校史,原来叫什么名,和那个名相关的专业是王牌专业)、查名人(院士,院士研究什么,什么专业就是这个学校最好的专业)、查家底(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相关专业是王牌专业)。

当然,还要查地址,有的学校冠以省名,但并不在省会城市。以安徽为例:安徽理工、安徽工程、安徽科技都不在合肥。

No

-Number-

19

网上提交前做两件事。

打招办电话。

问学长学姐(他们有招生群,得来的信息更真实,连食堂最好吃的菜都会介绍到),确保万无一失。

No

-Number-

20

参加高招会一定要打好草稿。

下面就是这两天家长给我发的信息的整理:

1.我孩子理科考600分,怎么报?

2.文科一本的有哪些好学校好专业?

3.南京有哪些好学校可以填报?(南大。)

4.超(或低)一本线20分应该报什么学校?

5.这个分怎么报个层次高且能被录取的学校?

6.怎么填报才不会被退档?

这些都无效的问题,会使别人没办法回答,忙了几天,不见进展。

No

-Number-

21

确定原则。

不能全是变量,只做减法,厘清边界,缩小范围,逐个筛选,关注大小年,反复检证。

志愿填报,我想说以下几条

No

-Number-

22

不要被骗。

1.凡是报考指南、安徽教育考试网上没公布的都是骗人的学校,也有高校临时增加名额,但极少且一定会在平台上公布。

2.“点招”这事早已不存在,没有可能。

3.对于达不到分数的,高校的教授、省招办、校招生人员是无能为力的。

4.所有报名都只能在平台上,且在规定的批次时间内。

5.所有学费都是到学校交的,不存在提前存钱,或由招办代收十几万元的情况。

6.单独指导动辄数万的,是抓住了你焦虑的心理,其实没有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