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房埋枯骨喃喃低语是否有冤情?寺庙请高僧细细倾听原来为这般

 ynynqi 2020-07-25

江南多古寺。

某天一位香客留宿在一座山中古寺,住在一间僻静的禅房里。

晚上夜深人静之时,香客听到有人喃喃低语,仔细一听,这声音竟然来自禅房的地下,香客大为骇然。

莫不是什么人被人谋财害命埋于地下,怨气不散,才发语警示?

香客急忙叫来几个僧人。大家本来不信有此怪异之事,但是仔细一听,地下还真传来说话声。

众人大为惊异,于是决定挖开地面,看看到底是何种情况。


等挖到几米深处,果然找到一具腐朽的棺木,内有一具枯骨。大家仔细察看,尸骨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众人无奈又把坑给填上了。

等再次埋好,没过一会儿,地下的说话声又响起来了。大家无奈地对看一眼,又恐惧又疑虑,不知道这具枯骨止不住讲话是什么原因。

本寺的一位僧人突然想起来,寺内有一位得道高僧,据说能与神鬼交流,把他请来一听不就知道缘由了吗?

大家一听这是个好主意,就去把高僧请来了。


高僧贴近地面听了许久,然后站起身来,微微一笑道:“我听明白了!这人正在不停地夸自己呢!”

原来,这具枯骨生前是个大官,习惯了被人前呼后拥、歌功颂德。这一死再也没有人奉承他,实在是难受,他不甘寂寞就只好自己夸赞自己了!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知道这东西也没啥害处,就各自散去了。寺院把这间禅房锁上,不再让香客住宿,免得吓到。

过了很多年,人们再打开这间房子,可能因为长时间无人关注的原因吧,那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眉画张敞感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一旦适应了某种奢华、舒适的生活,就很难再适应困苦、艰难的日子了。

就像文中这位官员,生前习惯了前呼后拥、歌功颂德的生活,死了以后还是积习难改。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自己夸奖自己来聊解寂寞,也算是积习难改到极致了吧。

当然故事归故事,但故事还是有一定的现实和讽刺意义的。

孩子适应了家长包办一切的生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寄生虫。

学生适应了老师的监督、带领和灌输,失去自我钻研、自主学习的能力。

公职人员长久地处在体制中,失去了离开的能力和勇气,只能浑浑噩噩一生。

官员适应了吆来喝去、发号施令的生活,一旦离开领导岗位,也会有种种的失落和不适应。

就像那位高速收费站的下岗女工,适应了开开票、收收钱的简单生活,当下岗来临时,就有一种天塌的感觉。

我们要有生存的能力,要有适应新环境的本领,要有随遇而安的心态,也要有能上能下、随时可以离开的勇气和底气。

否则是否就像这具枯骨这样,只能发发牢骚,回忆一下当年盛况,然后自我安慰、得过且过了呢?

您说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