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茶一味,淡久生香

 海阔天空wslas3 2020-07-25

中国是世界茶叶发源地,也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质,受到了宗教体系的青睐。

而与宗教的相结合,反过来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无形当中提高了茶的地位。茶与宗教这两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行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情,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口舌而是用心神去品味的。

喝茶的要义是身无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在“白瓷瓯甚洁”,“竹炉火初红”的精心烹泡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幽清的氛围,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

可以说,品茶就是在随缘任化、反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清爽、一份平静。品茶,品的是自然,这种心无尘染的境界十分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这是禅学的境界,也是品茶的意境。

关于茶禅一味,有一个著名的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有人说这个公案就是“茶禅一味”的来历。

师问二新道:“上座曾到此间否?”

云:“不曾到。”

师云:“吃茶去!”

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

云:“曾到。”

师云:“吃茶去!”

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

师云:“院主。”

院主应诺。

师云:「吃茶去!」

一句“吃茶去”,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所谓的禅心,就是平常心,千言万语,不外乎“吃茶去”,这一句“吃茶去”,也就是从日常的吃茶吃饭中,寻求自觉。

所以不管是已经来过的、不曾来过的,或是发问的,都该自己从吃茶中找答案。吃茶去,是平等心,平平淡淡,一切圆满。

超越一切悟与未悟等差别相,大家欢欢喜喜,自自在在,喝一杯好茶。

禅宗有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南泉普愿也曾就赵州所问的“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嚥中;道,亦在生活中。

道,无所不在茶道是禅生活化的表现,也就是“茶”、道”合一,以茶人道,从生活中去体会禅;以道道人茶,将禅落实在生活中。

禅道就是崇尚自然,随缘任化,除去种种矫饰,返朴归真。

能静心地品尝来自山林,承大自然阳光雨露滋润的茶的清苦幽沁,自然能细细品味与宇宙自然浑然一体的人生境界了。

近世佛界名人赵朴初为了这桩禅门公案,特别题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干偈,不如吃茶茶去。”

这首诗脍炙人口,也从另一种角度阐释了“吃茶去”的公案。自斟自饮,不为超脱面超脱,不为清高而清高,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国,西方传来的禅和土生土长的茶从精神上是那么的一致,而在一衣带水的日本,茶虽是僧人从中国带去的,但日本茶道却有异于中国。

日本的茶道注重严格的程序,讲究环境氛围和仪式,刻意去设置和追求超脱的意境。

而中国古代文人品茗,则更悠然潇洒,超逸率真看上去与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随意自然,但从本质上更合“饥来即食”,“困来即眠',返璞归真的禅意。

禅茶一味,离不开人文日用,离不开烦恼琐事。更离不开自己由此了悟,而进入清净自足的境界。

禅茶一味就是需要我们用佛的智慧之光照亮生活的道路,转化人生中不足的部分。禅茶一味,心有花开,方能岁月静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