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雨的诗歌高中语文教和学

 李姿 2020-07-25

夏雨绵绵,冲淡了夏日的炎热和喧嚣。


不同时节的雨总有不同的性格,而也正因这雨的多变,文人墨客心中的百种思绪得以表达。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将与雨有关的诗句汇聚在了一起,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雨"在诗歌中的别样韵味吧。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


的愁苦意象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越是凄凉,越能反映出诗人的愁苦。在这里,"雨"已经成为诗人情感活动的"场",构成抒情背景。诗人或借雨写离愁,或借雨诉相思等等惆怅忧伤、痛苦失意之情。

源自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

苍茫江雨,离情别绪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源自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

纷纷春雨,孤身愁绪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古时清明节正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佳节独行的诗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的欢快意象

雨,古称天水。《尔雅·释天》谓:“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从天上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也。”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被古人描绘成天界纷纷下落的羽毛,是对它“辅时生养”、滋润万物的礼赞。

正因为如此,古人把滋润万物,带来丰收的雨称为“甘霖”、“甘露”雨,不仅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 ,也触发了诗人们对美好的热爱之情。

源自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知心春雨,神采飞扬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将雨赋以"人"的品格,把无生命的雨写的有情有义。这首诗不光是写实,更有绚丽的想象。在满怀喜悦的谛听中,诗人神思飞扬,联想到明朝经过春雨的洗礼后竞相怒放的锦簇花团。这种诗意的想象,既是此时诗人心境形象生动的吐露,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

古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情感的点染、融合后,往往成为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意象。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从而赋予了自然界中无生命的雨更多飞扬灵动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