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360摘手卢 2020-07-25

第一幅作品《哺雏忙》

廉抗美老师:
《哺雏忙》难得的抓拍到两只戴胜成鸟在给雏鸟喂食的镜头,为了拍飞版,作者设置了高速和高感,并适当做了负补偿,并拍出了鸟的眼神光,很不错。
1、虽然减了曝光补偿,但图面仍有些过曝,可后期将高光和白色压一些;
2、两只戴胜都在衔虫喂雏,可虫仍在成鸟嘴上,均没有喂成功,不知何故?欠缺了互动和交流。
3、根据提名看,如果有雏鸟露头接食,有个互动就更好啦;
4、艾静老师在群里也多次提醒大家,长焦端慎用大光圈,感觉前面的鸟头和后面的鸟都拍虚了。

邹萍老师:
戴胜在我住的院子里每年都能看到,往往落在草地上。
作者能同时抓拍两只衔着食物、煽动着翅膀的戴胜挺幸运,时机把握的好。
因为题目是“哺雏忙”,但没有看到待哺的小戴胜,感觉不是那么准确。另外,有眼神光的那只拍虚了。


刘京老师:《哺雏忙》
1、画面生动,色彩明快。
2、高速定格大鸟口衔食物的瞬间进一步点明了作品主题。
3、背景有效虚化,主体突出。
4、光影作用下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龚淑荣老师:
抓拍及时,定位准确,两只同时喂宝贝,难得镜头。


韦建恒老师:对《哺雏忙》的思考:
画面两只鸟口中都有食物,拍得很好,前面一只很清晰。命题<哺雏忙>,‘哺′和‘忙'都有了,因为他们口中都有食物,但没有交流,不知谁是雏。
如果是雏的父母,在画面上找不到小鸟。
雏在何处?
雏在每位读者心里。
记得清华美院杨琪教授讲《名画百幅赏析》时讲的故事,一位画家画一人牵牛过桥,牛和人之间没有绳子(没画绳子)……。赏读时,你能看到牵牛的绳子,(不论绳子颜色、形状如何),才算欣赏了,否則不算欣赏了。
换句话说,你能看到作品空隙、空白处的内容,用自已的思维、想象力填补了这些不确定性的空隙、空白处,才能算是欣赏了。
这幅《哺雏忙》的画面无雏,是不是与牵牛过桥没画绳子有相似之处呢?是作者没拍到雏还是有意留白?是作品的缺憾还是精妙之处呢?






艾静老师:
画面感非常棒,两只相互交叉飞行的戴胜在交错的一瞬间,作者快速抓拍,捕捉到这精彩的一瞬间,真是太棒了,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也跟着激动。
只是,只是鸟为啥有点虚呢。。
600mm,非常棒的打鸟焦段,F6.3,光圈有点大噢~~
原来作者使用了快门优先,1/1600下,相机自动选择了F6.3,造成景深不足,这确实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并出现的问题。
打鸟一定要拍清楚,像如此精彩的画面,按理说,应该两只戴胜都拍清楚才对,但通常情况下,大家多是为抓怕一只鸟对相机进行预设,毕竟像这样的画面,作者也是没想到会碰上的。
选择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没问题,但您一定要把快门、光圈、景深、曝光补偿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设定好,在设定时脑中要把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情况尽量地都想到位,预设时解决到位。避免抓怕精彩画面时出现景深不足、快门速度不够、严重过曝或严重欠曝等情况。
论打鸟,我还是新手,咱们还得向廉老师多学习,愿与作者一起共勉。




崔伟立老师:
在以往的群活动中咱们已经三番五次地相互告诫:“长焦端慎用大光圈,可能会没景深。”
可偏偏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最先想起“大光圈虚化背景”,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景深不足的作品,《育雏忙》也未能幸免。
接手王老师的初级毕业班时我会进行一次测试,试题只有一个:“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景深?按影响力大小顺序写出影响景深的三个元素。”
全班40-50人,完全正确的一般不超过10%。特别是“按影响力大小顺序写出影响景深的三个元素。”
今天再普及一下正确答案:物距(拍摄距离)影响力最大、镜头焦距的影响力次之,光圈大小的影响力最小。
换成此图的拍摄场景,并不远的拍摄距离再加上镜头600mm的取景焦距,光圈即使缩小到F16也未必能加大明显的景深。
这样的作品有救吗?
有,但效果不大。
后期PS中可以加大“清晰度”或进行一定的“锐化”。
但后期补救的效果,总不如“长焦端慎用大光圈”来的更加可爱和实用。以后在这种取景环境中,在600mm端上您直接F16起步吧。




第二幅作品《初来乍到请包涵》

廉抗美

《初来乍到请包涵》感觉作者是在尝试画意摄影的效果,设置尚可,鲜艳的雨后荷苞清晰显眼。不知是后期合成,还是衬景原本为一幅国画?
1、感觉背景有点乱,整体看主体和衬景有些不太协调。
2、是否可以考虑二次构图,简化图面,突出主体;
3、标题可商榷,可考虑给观众一个更好理解的题名。

邹萍老师:
该幅作品有水墨画的效果,近、中、远景层次分明,题目立的有趣。可能是阴天拍摄,少了光影,生气不足。


韦建恒老师:
这个作品标题很有意思,具有一语双关之妙。
一是作者表示初次登群展示作品之谦恭和歉意。
二是一朵含一包待放的荷花在荷叶的遮挡下,作为作品的主体走进读者的视觉。尤如一位少女因初来乍到而手持荷叶稍微遮盖的美颜,含羞默默地向读者跚跚而来。荷叶的弧形曲线,是她向读者走来形成的。正是这条曲线使静态的花包具有了动态之美。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因初来乍到的心情。
在构图方面,主体大小和位置恰当。可把画面与主题无关的元素虚化略去。花苞上的水珠小而多,没起到美化的作用。
觉得拍摄参数设置尚可,可能当时环境光线不很好,绿叶襯托的荷花不夠鲜亮。也许是物距或其他原因使花苞的清晰度略欠,我冒昧地作些后期Ps得下图供参考。

艾静老师:
第一感觉,很有工笔画意感觉,第二感觉,拍摄时使用烟饼工具,增添荷塘仙气缭绕感觉。
作者的想法很好,低饱和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给您点赞。
标题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肯定会有老师说的,我说说其他几个问题。

问题1:画面中的所有元素是否对画面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
个人感觉A应该是被摄主体,B在景深之外,但由于与A视觉落点没有落差,反而起了干扰的作用;
在B身后还有一个枝条出现不良遮挡,且存在意义不大;
C还好;
D也略有干扰。
问题2:非常严重,从构图角度来说,画面中依据视觉落点ABCD这四个点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画面中的1/2线上,这是摄影忌讳的噢!
问题3:如果作者希望借助烟饼营造工笔画意效果,那在画面构图布局时,应该按照中国古典绘画“起承转合”的构图特点对荷塘的荷花荷叶进行筛选取舍。
综上所述:想拍出一幅心仪的画意摄影,需要拍摄前就明确拍摄目的,我是为了什么效果而拍?
对现场环境进行观察,筛选,选取适宜的景色,进行构图布局,拍摄时还要为二次创作预留出足够发挥空间。
前期拍摄工作做充分,才能为后期制作画意摄影作品时提供有力支持。
我尝试用工笔画的感觉对画面进行微调,出现了第一版效果图:

但由于原画面构图问题,我又尝试对作品进行了重新剪裁与扩展,如下:

崔伟立老师:
《初来乍到请包涵》这不是标题,是作者在谦虚,以后不准许再这么做。
这幅作品比较能吸引我的是画面色调,视觉的淡雅能让观众浮躁的心情渐渐地安静下来,其原因在于作者有意在后期淡化了作品的色彩饱和度。
曾几何时,国内各种摄影比赛中充斥着高对比、高饱和的作品,作者借此操作力图吸引评委的眼球,殊不知“色彩”本身就是视觉心理中最重要元素,它的饱和程度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心里感受以及承受能力,参赛中的高对比高饱和作品遭到了评委的严肃批评。
非常巧合的是,最近我观看了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深深地折服在了导演的“色彩饱和度”中,建议大家没事再去看看,特别是《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在叙事时是正常色彩饱和,给人以“真实自然”的视觉感受,而一旦战役打响,画面就会减弱色彩饱和,不仅让观众有了“时空穿越感”的怀旧感受,同时也避免的“血腥”对观众的视觉刺激,甚至让战斗情景更加真实,枪林弹雨更加残酷。影片配合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让观众在观影时有了对战争的更多反思。这两部影片可以说是色彩饱和度运用的典范之作。
回到作品上来,作者在追求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适度淡化色彩饱和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肯定和借鉴。


第三幅作品《豆娘娘》

廉抗美老师:
《豆娘娘》应该是多重曝光的作品,依我理解,题名是作者有意为之,将正在交尾的豆娘和虚化荷花花瓣中隐现的白色形似“娘娘”的荷梗扯在了一起,引导观众来欣赏这图中意境。
1、有些遗憾的是交尾的豆娘没拍全,只拍到了一只半;
2、70-200MM的长焦端拍摄,3.5的光圈致使主体豆娘没有拍实;
3、豆娘和那个白色“娘娘”好像没有什么必要的关联和意义。如果豆娘拍的清晰,完全可以考虑二次构图,将右侧“娘娘”舍去,使主体更加突出。

刘京老师:《豆娘娘》画面色彩唯美、生动可爱、主体突出。




韦建恒老师:豆娘,谁叫你这么小,让我裁掉一片大好颜色,好心疼!

艾静老师:
一幅色彩梦幻充满甜蜜味道的摄影小品。
作者观察到翠绿的荷叶上一对正在交配的豆娘娘,它们小巧轻盈的身躯在荷叶与荷花间若隐若现,十分美妙。
为了追求这样的意境表达,作者利用长焦端大光圈浅景深这一特点,虚化前景荷花,把荷花粉粉的色彩感留下,增加画面朦胧甜蜜的氛围。
小豆娘一只半隐一只半露,十分可人,但豆娘真的真的太小了。
我们先不说200长焦端使用F3.5光圈景深有多浅,就长焦端镜头来说,200端拍摄昆虫,尤其是非常小的昆虫,如果不是距离很近的话,成像到相机上会非常小,即便放大,也多有不清,这是无法与600端镜头和105微距镜头相比的。
但如果距离很近,我相信作者也不会使用F3.5这么大的光圈了,个人感觉景深应该是够的,只是被摄主体太小了。
如果上三脚架,拍摄的效果可能还会好一些,但如果是手持拍摄如此娇小的昆虫,虽然使用1/400,但您无法克服自身呼吸带来的微颤,无法避免微风引发荷叶的轻摇,建议拍摄速度再提高一些,光圈减小一点,景深再多给一些。
小瑕疵:远景半截的荷花干很是突兀,拍摄时需要注意规避。
但这幅作品的意境感非常美妙,个人是非常喜欢拍摄荷花以外的荷塘小调,“漫步荷塘,我不拍花”,给作者点赞。
后期调整了下,如下:

崔伟立老师:
“掏拍”不仅是一种拍摄技巧,也是一种“渲染”手段,画面中大片的粉紫色,就是借助了离镜头比较近的一片花瓣产生的色晕。
解词:色晕是指一种颜色对另一种通常构成背景的颜色的渗透、重叠、沾染,使之呈现斑纹或某种奇特影响的现象。
为了更加方便地给作品添加色晕,很多摄影师会随手携带一些树叶(其他物品),在拍摄时放置在镜头前形成不同颜色的色晕,来改变作品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也叫“遮挡拍摄”,再严谨一点儿说,《豆娘娘》运用的是“构图遮挡”,添加了构图的趣味性。还有一种遮挡叫“技术遮挡”,多用于多重曝光的创作过程中。
要不要“掏拍”或“遮挡”,取决于作者的拍摄意图,《豆娘娘》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就这幅作品的构图,我个人更喜欢简约,要色晕,但绝不大面积渲染,建议作者对作品进行剪裁,剪裁时不妨大胆一些。
此外,建议作者认真领会今晚第一幅作品的点评,作品存在着严重的景深不足。




第四幅作品《独占花魁》

廉抗美老师:
《独占花魁》题名起的好,作者抓拍到了荷苞上凝神的麻雀,主体清晰度不错。
1、合成痕迹太重,图片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2、感觉背景杂乱,虚化荷花的边缘线显得太突兀,尤其是鸟头后的那个咖啡色的圈是个败笔,可另找干净一些的图片做背景,突出主体会更好。


邹萍老师:
《独占花魁》题目贴切,麻雀拍虚了,既然是主角,对焦点是否选麻雀、麻雀的眼睛。


艾静老师:
看似简单平淡的画面,作者给起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标题。结合画面,看后让人忍俊不禁,非常有意思。
400端F5.6,作者景深把控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小鸟没有更多的动作,按正常打鸟来说,这是一只小呆鸟,对于初学者来说,先把呆鸟打清楚很重要,随着练习的增加,您自己会渐渐不满足于只拍站立的小鸟,一定会期待鸟有更多精彩的动作表现,您拍摄的鸟类作品也慢慢丰富精湛起来。
由于后期调整过度,画面出现色彩分离,但画面尚可接受,又未尝不是另一种感觉,若是没有蓝边可能会更好。
不管怎么说,这幅作品作为初学者来说拍得好,标题起得棒!给您点赞。
北京有几个不错的打鸟场地,紫竹院晨拍麻雀荷花,莲花池公园,颐和园打凤头鸊鷉、黑天鹅、猫头鹰,动物园打小翠,农业展览馆打戴胜,通州荷塘打黄苇鳽捕鱼,喜欢拍鸟的老师们可以去练练手。






崔伟立老师:
很喜欢看这幅作品,看着看着就有了几个疑问:
一、要不要麻雀身后的那一片“荷花色晕”呢?如果没有的话,会是什么视觉效果,小鸟会不会更加突出?
建议:赶紧换位再拍一张背景没有荷花色晕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多拍”(今天群里曹浩东老师的两幅荷塘小麻雀也挺好玩的)。
二、后期PS调整时,出现了色彩分离,如果没有色彩分离会是什么效果呢?
建议:建议再做一次PS,不要过分追求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好作品微微调一下即可。
三、小鸟不够活泼。
建议:多等等,多拍一些。
如果小鸟总喜欢落在同一朵荷花上(有虫,或有食饵),建议:
1.最好使用三脚架,取景对焦完成后,将镜头置换到M档手动对焦模式,以免镜头跑焦。
2.注意景深,观察快门速度。
3.相机调成“高速连拍”模式。
4.使用快门线,锻炼不通过取景器观察而进行盲拍。取景器中取景,往往会错失小鸟飞腾的那一瞬间。
5.严格选片,大胆删除。






第五幅作品《延庆白河》

廉抗美老师:
《白河》黑白片,设置尚可,慢门拍摄流水,呈现的雾化效果不错。
1、由于是慢门拍摄,前景的草丛在风中舞动出现了重影,影像了图片的视觉效果。以后拍摄时可以找一些石头、树根等稳定的物体做前景,与之潺潺流水相衬映;
2、对岸太黑、可以后期将对岸内容调整出来,白浪反光较大,把高光压一些,效果会好点;
3、图片噪点较大,不知是否后期锐化过度造成的?可适当做降噪处理;
4、构图不必拘泥于格式,可以放宽比例,将河水宽广流长的状态表现出来就好。

艾静老师:
非常不错的一幅慢门黑白摄影的习作,个人感觉作者应该是受国外一些大师的风光黑白摄影作品影响,在进行慢门黑白摄影练习,给您点赞。
记得崔老师经常说拍摄流水慢门时一定要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在光线不强的时候,不需要使用滤镜,也一样可以得到一幅不错的慢门流水摄影作品。作者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合理的拍摄数据都非常好,再给您点个赞。
对于期待在摄影上有所进阶的老师来说,这样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您熟练掌握一定摄影技术后,多尝试模仿国外大师摄影作品,这是一个很好地提升自我摄影水平的方式,可以加深对摄影理念与技术的理解,在不断练习中慢慢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
每当外出旅拍时,经常有老师会说如何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呢,个人感觉,除了拍摄理念因人而异外,拍摄技法多半是同出一辙的。
关键点在于当我们遇到一个画面时,您的脑海中瞬间可以闪现出多少个拍摄方法,这个可能更加重要。
而瞬间反应力绝对是与平时摄影练习密不可分的。
记得在楠溪江畔,凤凰古镇村落的水排车旁,没有几个老师会想到慢门去拍摄流水,有的老师即便想到慢门摄影,也忘记了如何拍摄,快门优先,M档,曝光补偿等等,各种问题都来了,当初学过的知识忘记了很多,究其原因,没有好好做作业,平时在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做摄影练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避免走弯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崔老师课上教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做好作业,对自己摄影有高标准的老师,按照崔老师教的内容,反复学习,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不断增加课外知识积累。
包括每周末群里点评作品时,老师们指出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各种摄影知识理念。如果每次周末活动结束后,您都能把老师们提到的问题,在下一周找时间里进行反复练习,相信您一定是进步最快的。




崔伟立老师:
在《如何培养摄影眼》的课程里,我将摄影眼总结成“边框感”、“光影感”、“虚实感”和“意境感”,这幅作品就得益于作者在观察时就代替相机观察并完成了作品的“虚实感”。
我们日常观察景物时是没有时间感念的,几乎“一打眼”就能将景物看明白,但相机不是,它拥有30秒-1/8000秒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30秒到1/8000秒的时间跨度下,相机能看到什么?而不能总是用1/60-1/250的常规快门速度去拍摄眼前看到的一切,要想着:“我看了,别人一样也看到了。别人看到了,我就不拍了。”这样才能慢慢锻炼出属于您自己的摄影眼。
对作者选用AV模式完成慢门拍流水,给120个赞。




第六幅作品《昆虫与睡莲》

廉抗美

《昆虫与睡莲》这是一幅有想法的作品。作者看到了水中景物,随之产生了拍摄主题,然才有针对性的去拍摄。所以,为了拍动态的昆虫,而设置了高速,时至正午拍摄怕光曝,而适当减了曝光补偿。后期做的像一幅水彩画。
1、可能作者觉得水中的景物都很美,所以将睡莲、倒影、蜻蜓、水黾统统拍进镜头,这反倒使得赏读者分心了。
2、崔老师讲过:摄影可以是减法......。根据题名,图中有虫有莲即可,不必求多。后期可考虑多种剪裁构图,删繁就简,突出主题(见下图);
3、后期调整的略有点过,色调有些失真了。
4、友情提醒:CMOS脏啦,已经影响画质了,需要清洗喽。

刘京老师:
《昆虫与睡莲》画面动静结合,氛围静谧安详;水上睡莲与水下睡莲倒影的呼应使画面丰富、生动,令人遐想。

邹萍老师:《昆虫与睡莲》,后期做得好似油画,色彩浓郁。如果镜头再抬高些、往左再移动些,让蝴蝶处在上三分之一左侧交叉点处,看着会舒服些。


艾静老师:
作者非常有意思,个人感觉画面中有两处蓝色晕圈,分别圈出画面中两处小昆虫。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通过PS有意而为,但这样的蓝晕在画面中是不正常的,与整体氛围也不和谐。
今年夏天我没有拍荷花,其实每年夏天我都不怎么拍荷花,遇到如此的荷花,我多半是不会拍的,因为我没带600端镜头,记得前两天在后山附近看到一池子莲花,虽然身上带着200端镜头,但依然没有想拿相机的欲望,因为现场的拍摄距离,让我觉得会很吃力,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画面,于是我选择不拍。
上周点评时我们提到如何拍摄荷花,如何拍昆虫,还发过一张荷花状态图,所以今天如何拍昆虫如何拍荷花,我就不再重复讲了。请您参见上周末点评记录。
对于这幅作品,我可能更想说的是作者关于镜头的选用,每款镜头都有各自擅长的拍摄题材,您想拍什么样效果的画面,决定了您选择什么焦段的镜头来进行完成,您需要学会灵活切换镜头使用。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把您手头上所有镜头挨个进行拍摄练习,去感受他们之间的区别,感觉不同镜头带来的不同画面感受,从中加深对画面镜头的把控能力,以便外出拍摄时,可以第一时间想到需要什么镜头来完成。而且一定是您心中先有初步的创作思想后,按照您心中画面所想来进行镜头选择和拍摄。






崔伟立老师:
您不禁会问:昆虫在哪儿?
这一问,就说明作品在构图上有问题——被摄主体不突出。
怎么办?——剪裁呗!
怎么裁?——各抒己见呗!
但必须突出昆虫!
突出飞的那个白的?还是水面和叶面上的那个黑的?——随您呗。
总结:没有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真的别去拍荷塘了,咱北京人太“爱”荷花了,凡是能勾搭着的,都被“做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