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笨,是一种品质;熬,是一种修行

 甄言无醉 2020-07-25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笨,是一种品质;熬,是一种修行。

所谓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并非一帆风顺。

清朝名臣曾国藩,初期“笨”到左宗棠评价他“才具稍欠开展”,所幸极耐得苦,厚积薄发,终究“熬”成“一代传奇”。

晚年的他总结到: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01

笨,是一种品质

传统意义上,“笨”从来都是一个贬义词,要么形容一个人情商低,要么形容一个人智商低。

然而,笨拙踏实到极致,方能成就高明,曾国藩先生是也。

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终点,也要看他的起点。

曾国藩幼时读书,短短300字的文章,背了3、4个小时还没背下来。

有个小偷,本想等他入睡后偷窃,左等右等,实在忍无可忍,跳出来一字不落把文章背出来,问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只能与书本死磕,一路磕到了秀才、举人、进士。

后来,左宗棠与曾国藩同朝为官,也被瞧不起,嫌弃他太笨,还冷漠拒绝当他的助手。

天资无法选择,好在没有自暴自弃,曾国藩这个励志少年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

学习上,刻苦用功,自律勤奋;为人上,内敛厚道,诚恳谨慎;处事上,实事求是,不骄不奢。

有一个词叫“大智若愚”,笨,有时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智慧。

 

02

熬,是一种修行

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起点,也要看他的过程。

网上流传这样一组数据——

与曾国藩同时代的李鸿章,17岁中秀才;张之洞,16岁中秀才;左宗棠,14岁县试第一;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而曾国藩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时年22岁。

后来他在家书中写道:“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据悉,31岁的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日课十二条: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百炼成钢,千凿成材。

这般心智与坚持,就像唐僧,十万八千里,一步一个脚印,终得成就。

守得住初心、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能力必然有所建树,心性自然沉稳精炼。

人生如汤,越熬越有味。有时候,“熬”是一种态度,“熬”是一种修行。

03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经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命运不会随随便便邀请你同往财富与幸福之路。

笨鸟先飞,也能鹏程万里,最多不过大器晚成。

人生就是这样,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去,出局。

成功的人排除万难,失败的人被万难排除。

成功的秘诀莫过于:

不放弃,不急不躁,勤能补拙,积沙成塔。

熬过去,春暖花开,涅槃蜕变,胜券在握。

稳下来,提高自己,积蓄力量,笑到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