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与槐

 昵称535749 2020-07-25

2020-07-25 07:39

华人号:文化百科

六月底七月初,颐和园高墙外的槐花再度盛放。

早起,趁着烈日未至前的凉爽,在新建宫门林荫道的清凉中散步,满地落白,香气扑鼻。仔细观瞧,槐花并非纯白,淡淡泛着黄绿。成行的槐树,满树的槐花,落花铺满一道,茫茫一片“香雪海”。有些经过清扫的路段,清洁工把落在地上的槐花扫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花堆,让人联想起冬日初雪后的薄薄雪堆。

走过成行槐树,发现并非每棵槐树都开花。好事如我,兀自想起五月初的那次槐花盛开,记忆里那次花仿佛更白一些,花序呈葡萄串状。而此次花就泛黄绿色,且状散。探究一番,混种在一起的其实是两种槐树,时下正在开花的是国槐,上一轮开花的是洋槐。洋槐叶茎干上有小刺,亦称刺槐。

国槐与洋槐,长相似双胞胎,险些张冠李戴。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国槐与洋槐这样似是而非的状况,比如香椿和臭椿。

北窗外的树丛里有几棵单薄的香椿树,每到吐新芽之季就颇受欢迎,树梢上那些散发着一种浓郁香气的淡褐紫色嫩叶,常常在其还没有完全舒展成树叶时就被大院里的老伯或主妇们偷偷采摘一空,虽然这些树枝后来还能生发出树叶,我总是会感叹下那些嫩叶的夭折。近年来,香椿愈来愈多地出现在超市的菜架上,成为应季热门特供。

臭椿和香椿长相极似,但分属不同科。大多数情况下,香椿为偶数羽状复叶,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叶散发出浓香,臭椿叶气味为异臭。最重要的一点,臭椿叶不能吃。

汉字有专门对应两植物者:椿为香椿,樗(音chu)为臭椿。“樗栎”一词用来自谦无用之物,正取自臭椿特质。

国人植槐历史久远,《山海经》即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

庙堂村口,约定成俗,槐树成为人们聚集之处的指代,更抽象为故乡的化身。史书记载,元明更迭,明初内争,战乱自然灾害疫病叠加,中原难民纷纷逃至彼时风调雨顺的晋南洪洞。洪武年间,山西人口一度达冀豫两省之和。不待久稳,历经数朝几十年的向外移民屯田随后展开。《明史》和《明实录》记载的官方移民和无法查实的民间流动,使得从洪洞大槐树下踏上离乡迁徙路先民的后人,已遍及三十省市,直至海外。

小时候,大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院里的老人们喜欢坐在树下扇着蒲扇纳凉,交流家长里短,孩子们则把大槐树当作各种集体行动的集合点。树下有个公用水龙头,是夏天孩子们打水仗时的补给水源。槐花盛开时,主妇们从低垂的树干上摘下串串清香的槐花,就着水龙头冲洗干净,回家和裹着面粉蒸出一种好吃的面食。大槐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只是童年时并不晓得这槐树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如此许多故事和讲究。

如今,国槐早已是北京等众多城市的市树,得以广植。

每年春末起,四环边大型绿化带的某些空地里按时出现养蜂人的临时小屋,勤劳的蜜蜂往返于蜂箱和城市每处花朵盛开的地方。和养蜂人攀谈之余,每每可以便宜购得新产的蜂蜜, 味道醇厚,远非普通商品可比。这一季是槐花蜜。

转眼就是七月,想起当年高考前在家对面公园里槐树下背书的场景。树冠遮挡了日晒,花香赶走了倦意,偶有微风送爽,空气里全然没有大考来临前的紧张,大自然是最好的调理之所。待到如愿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孜孜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后,恍然间想起,那阵子在树荫中背书的场景却在无意间对应了传统文化中槐与考试的关系。

古时槐官相联,周礼中有“三槐九棘”之说,槐象征三公之位,槐也常用来指代科举考试。疫情之年,南方洪涝,既逢槐黄之月,惟愿学子们考试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