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36

 温情海洋 2020-07-25

第二卷无我篇

A   第三十六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B    现代汉语

    治理国家,如果不提倡什么,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去管理;如果禁止什么,要等到民众认知后治理;如果废除什么,要民众了解后杜绝;如果鼓励什么,要做好事物的基础保障,这就是洞察到大道了。柔弱的事物发展会强过强壮的事物。鱼生活在深渊,自得其乐,国家策略深远不会为民众所了解。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先开张之,欲极其奢淫。先强大之,欲使遇祸害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奢至危。先与之者,歌极其贵心。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2王弼注: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张令之足,而又求其张,则众所歙也。与其张之不足,而改其求张者,愈益而己反危。

3杜光庭注:道之为化,应变随机。其於上古也,则君任於道,臣富於德,民全於和,故视不可见,听不可闻,用不可既。及乎代云浇薄,俗已迁讹,玄妙难明,希夷靡测。将欲顿归淳朴,遽汰浇漓,至音寂寥,寻求遐邈,圣人教理代之主,持权变之机,示歙敛开张之门,以遏奸诈,反与夺废兴之用,以检回邪。摄奸诈可复於忠良,束回邪可归於正直。

4王安石注:天下之人常为阴阳转徙,而不知反。故欲张者歙,欲强必弱。知雄之为动,而当守其雌。知白之为明,而当守其黑。故处之以,则天下之张者归之,而不为彼之为。吃之以弱,则天下之强皆归之,而不为彼之所弱。

5吕吉甫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天之道,物之理,人之事,其势未尝不如此者也。於张知歙,於强知弱,於兴知废,於与知夺,非知几者,孰能与於此哉?

6苏辙注:未尝与之而遽夺,则势有所不极,理有所不足。势不极则取之难,理不足则物不服,然此几於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圣人之与世俗,其迹固有相似者也。圣人乘理,而世俗用智,乘理如医药巧於应病,用智如商贾巧於射利。

7时雍注:利器示人,欲心乱矣。唯有道者体天道之虚,於吾心本无所张也,何必歙之?将欲歙之者,必固张之而已。体大道之夷,於吾欲心本无所强也,何必弱之?将欲弱之者,必固强之而已。

8邵若愚注:将欲歙敛也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阴根於阳,此必然之理。识事之理者,是谓微明,故知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也。

9王夫之注:函道可以自适,抱道可以自存,其如鱼之自遂于渊乎!有倚有名,唯恐不示人,则道滞而天下测其穷。无门无毒,物望我于此而已。不以此应之,则天下其无如我何矣。无如我何,而天下奚往?是故天下死于道,而遭常生天下,用此器也。

10林虞斋注:噏,敛也,弛也。张者必弛,强者必弱,兴必有废,得必有失。与,得也。夺,失也。人惟不知,自以为喜,而不知此理虽晦而实明,故曰微明。微,犹晦也,言虽微而甚易见也。但能柔弱,必可以胜刚强,此亦守雌守黑之意。

D本注

1本篇为无我篇之二十二。讲述王道之五,阐明王之策略和社会民众的管理。这是体现自然大道,遵循自然大道的策略,以民为本,固民之源,非扬民之欲,循社会大道,法天地也。

2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固,自然常理,在社会民众中同样体现大道之本。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即为朴散,文化教育兴,执于大象,则形制始有,从而知止。

3,非固弱,此弱而彼强,故柔弱胜刚强。

4鱼于渊,如叶于根,居必久,自然万物,无本不立,何况人类社会的形态万千。国之利器,犹如根于树木,枝叶虽华,不以根人。人立于本,骨也,犹裹于皮肉经脉;国立于本,器也,犹裹形制之下。骨,器,为自然形态事物,而非讲自然事物,骨,人之修为,器,国之策略,非主不能知,何况于人。后世粗学之人,扬人之欲望,贵人之货,为名实之徒定矣。以名实之心,欲名利之货,欲王国之策,更乱解读欲圣哲思想,可谓悖也。儒学者,解读孔子,尚且不能通义,何论墨家,道家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