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江西省防指于7月24日18时,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下调至二级。
自7月11日江西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截至7月24日,江西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已13天。据悉,这是2010年以来江西首次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近期长江流域有一次降雨过程,江西局部地区也有降雨,这对长江江西段和鄱阳湖水情有什么影响,后期趋势如何?今日17时鄱阳湖区及长江江西段仍有22站超警戒,超警幅度0.03米~2.53米,最大为星子水文站,今明两日鄱阳湖日退水幅度将维持在0.1米左右。长江委水文局预计24~28日,长江流域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降雨落区主要在嘉陵江、岷江、乌江中下游、汉江上游、洞庭湖水系西部、长江上中游干流附近,面雨量70~120毫米;江西省气象部门预计25~28日赣北局部有暴雨到大暴雨。过程雨量赣北20~50毫米,局部100毫米以上。本次降雨过程产生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长江上游来水加大,预计三峡水库28日入库洪峰流量在55000秒立米左右,基于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强化了会商研判,再次发挥三峡水库及长江上游水库群拦洪削峰作用,今日15时三峡水库已将出库流量由45900秒立米降至41900秒立米,以减轻下游防洪压力。2、洞庭湖“四水”来水也将加大,经过洞庭湖调蓄,入长江水量将有平稳上涨过程。上述两方面因素可能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区退出警戒水位的时间。3、鄂东北地区入长江、五河入鄱阳湖来水将会加大,预计长江汉口江段26~29日有一个0.2米左右的缓慢上涨过程;未来长江江西段、鄱阳湖区可能有一个小幅波动过程,幅度在0.1~0.2米,主要取决于实际降雨情况,如果面雨量较小,鄱阳湖仍将维持波动缓退状态,后期长江江西段、鄱阳湖区维持退水态势保持不变。未来降雨的量级、落区均存在着不确定性,水文部门将密切监视雨水情、关注长江、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联合会商、滚动预报,第一时间提供监测预报成果,为防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显示,近几日新增险情数量在逐步下降,是否意味着堤防安全风险也降低了?据统计,截至目前,鄱阳湖重点圩堤及长江干流累计发现较大的险情1921处,分析新增险情数据,7月8日—14日,险情数量每日增加。7月15日后每日新增险情数量已逐渐下降。18日以后,每日新增险情数量降至两位数,目前维持在每日新增50处左右。尽管每日新增险情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要充分考虑到,长江江西段和鄱阳湖超警戒水位已维持近20天,沿江滨湖地区堤防长时间受高水位浸泡,堤防本身的安全风险只增不减,出现险情的概率也必将增加。同时,险情数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圩堤安全风险的降低。目前,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区圩堤仍有近2200km堤线超警,堤防已土体饱和,经长期风浪冲刷,抗滑能力大大降低,加之堤身水流外渗,极易导致出现坍塌、滑坡等险情,且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堤防在退水期特别是堤防的迎水面,往往更易出现险情,也曾经出现过退水期倒堤的事件。因此,退水阶段堤防溃决风险并未降低。所以,越是退水阶段,越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越要高度重视巡堤查险尤其是迎水面的巡查防守,坚持做到巡堤查险队伍不减,人员不撤,强度不降,坚决消除风险隐患,防止小险变大险,大险变大灾,确保堤防安全,确保堤防保护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在抢险救援力量配置上会不会有什么调整或变化?省防指宣布江西防汛一级响应下调为二级响应,这是建立在江西水情、汛情和险情在向好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虽然降为二级应急响应了,但目前我省鄱阳湖及五河尾闾地区仍处于高水位,且该区域各条大堤已经历长时间浸泡,风险等级仍然很高。因此,首先,我们将保持查险力量和抢险物资设备不减,确保圩堤安全度汛,关键是要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因此要切实做好退水期堤防防守工作,积极组织包括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队员在内的党员群众补充到巡堤查险队伍中来,充实巡堤查险人员力量,同时,继续补足防汛抢险物资设备,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其次,优化配置抢险力量,要根据各地各条圩堤风险状况,做到抢险力量配置,利于就近抢险,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抢得赢”。第三,要加大沿江滨湖区排涝力量投入,做好现有固定排涝泵站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尽可能调集、布设应急排涝设备,提高排涝能力,适时开展排涝作业,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推动灾区灾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