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国简史》丨先来简单了解俄国历史的前半段——沙皇俄国时期

 公司总裁 2020-07-26

凡之在上一篇推送中已经阐述过关于阅读俄国历史的原因和兴趣来源,在这里就不再多说。

关于介绍俄国历史的书籍,凡之购买了两本:一本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张建华教授所著的《俄国史》;另一本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美国作家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所著的《俄国简史》。

巧合的是,两本关于俄国历史的书侧重点并不相同,而凡之感兴趣的正是《俄国简史》中侧重的部分,因此本篇推送就围绕《俄国简史》来说说俄国历史的“前半段”。

何谓俄国历史的“前半段”?

《俄国史》在《政权沿革表》中将俄国历史分为四个部分:

一、沙皇俄国王朝世系表(三个阶段)

(一)留里克王朝(公元862年——1598年)

(二)王朝混乱时期(公元1598年——1613年)

(三)罗曼诺夫王朝(公元1613年——1917年2月)

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期(1917年3月至11月)

三、苏联时期(1917年11月8日至1991年12月25日)

四、俄罗斯联邦总统执政时期(1991年12月22日至今)

这两本书,《俄国简史》只讲了第一阶段,而《俄国史》的重点则在于后两阶段,凡之作了比较后自己将俄国历史划分为了前、后两个阶段。

对于凡之来讲,俄国最初专制统治期间的历史既是知识盲区,又是吸引凡之的地方,还是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所写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因此,对于《俄国史》的阅读,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可能档期要无限期延后了。

此外,虽然凡之本期推送的书目是《俄国简史》,但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并且建议大家如果对俄国史感兴趣,还是不要选择这本书的好。至于选择哪本书,各位书友可以去网上看看网友的建议。在这里要郑重检讨一下自己,作为资深买书人,在选择俄国史书籍的时候过于轻率和盲目,降低了阅读体验,辜负了各位书友的信任。

凡之对书中感兴趣的地方

本篇推送剩下的内容,凡之就介绍一下自己对俄国历史几个感兴趣或者说之前存在错误认识的地方。

一、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不仅横扫了中国,还横扫了当时的俄国。

因为中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以来的一些纠葛,让凡之心中产生这样的感觉:中俄历史上从古到今一直在打仗,到后期甚至被欺负的很厉害。

其实从上面可以看出,俄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为公元862年,那时候正值中国的晚唐。所以早期的匈奴和异族入侵和俄国没什么关系(匈奴入侵更是促进了俄国早期各民族的融合),蒙古大军铁骑征服中原和俄国没关系。凡之历史知识里真正和沙俄有关的是康熙皇帝驱逐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一事。

总体感觉,中国历史上和沙皇俄国的关系并不亲密。真正想了解中国历史上和草原上的民族的关系,可能要另外找书来看了。

二、俄国农奴制确立与废除

根据书中介绍,俄国农奴制的确立有着其浓厚的现实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农民阶级是国家能够仰仗的最后力量,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但是其自身充满了不确定性,且流动性过大。所以统治者必须想办法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于是,便有了农奴制并逐渐确立下来。

农奴制一直到1861年才被亚历山大二世宣告废除。但是不幸的是,农奴制作为沙俄的重要社会制度,影响整个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不是一纸公文就可以简单废除的。农奴制废除后仍然残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关于农奴制,凡之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在于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而在于俄国农民的自我认知。

先看看农奴制确立后书中的介绍,对于俄国农民,“他们仍然居住在他们的公社里,仍然坚守着他们认为的自由,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奴隶。他们以自由民自居,只是觉得他们少之又少的权利被侵犯了,他们需要把一部分在他们土地上辛勤耕作获得的果实分给那些苛刻的地主。”

再来看看农奴制废除后书中的介绍,“在试行农奴制数个世纪以来,这些农民已经习惯了斯拉夫民族特有的关于地权和劳动的概念,他们经常习惯性的说,‘我们是你们的,但是土地是我们的’。原本期望的两千五百万农奴欢欣鼓舞、心怀感激的局面没有出现,人们对此的不满却逐渐发酵,甚至在一些地方引起了农民起义。”

看到这儿,关注凡之的书友是不是已经想起来前不久刚刚介绍给大家的那部来自屠格涅夫的作品《处女地》?书中一个真心实意为农奴解放而努力的革命分子是被农民打晕了送到警察局的,是不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让人们不禁感慨,处女地啊,俄国农奴的解放绝不是制度上的破除这样简单!

三、沙皇俄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

凡之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沙皇俄国一直想挤入欧洲大家庭,但是欧洲大家庭就是不带沙俄玩。具体内容凡之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个事情给凡之的印象还是蛮深的。

看完此书,我们似乎了解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沙俄和欧洲的关系一分为二的看:一是对欧洲先进文明的狂热学习和严禁;另一方面是和欧洲国家关于宗教上的敌对。

各位书友应该都听说过彼得大帝,他对欧洲文明的羡慕和狂热使得他对沙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书中说,“俄罗斯不断被欧洲同化,彼得时期试图学习荷兰,安娜时期尝试模仿德国,但在伊丽莎白时期真正的与法国结缘,用法语书写和交流在当时成为身份高贵和有文化的一种象征。(凡之按,这就是为什么俄国文学作品中描写上流社会人物对话时,经常夹杂着法语的历史背景)”。

当然,这种对欧洲文明的学习和模仿会随着统治者的更迭自然而然地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断被欧洲文明同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决定着沙俄和欧洲主要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宗教因素。

关于基督教的演化、宗教战争,凡之觉得需要另外找书籍来看。而宗教是如何影响沙俄和欧洲其它国家关系的,凡之简单摘录一部分内容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