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樟青苗 | 高文书:人力资本理论、测量与中国现实

 liyu_sun 2020-07-26

2020年7月25日下午18:30-21:15,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应邀在线上为学员们做了题为“人力资本理论、测量与中国现实”的主旨演讲。

高文书,安徽颍上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人力资源分会副会长,柳州市人民政府顾问。曾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商务经济学院从事学术访问、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研究,发表论文近8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重要国际期刊发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组部、人社部、卫生部、财政部、外国专家局等课题20余项。

本场讲座高院长从人力资本理论入手,比较了主流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优劣。通过评估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揭示了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现状的“短板”,从而指出未来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路径和方向,进而让学员们思考中国该如何应对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

高院长的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测量、中国人力资本的现实、新时代对人力资本提出的新需求以及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路径与方向问题,深入浅出,一步步引导学员们深入思考。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人力资本定义最初由Schultz于1961年提出,经过近四十年的演化,1998年OECD最终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以知识、技能、能力为形式的个人属性。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人力资本,其实就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人力资本之所以被言之为“资本”,是因为要获得这种资本需要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积累;而人力资本之所以被冠之以“人力”,是因为它和所投资的每一个人都不可分离。前者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性,后者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差异所在。明确人力资本的特性后后,高院长又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让学员们明确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永久性动力。

在明确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高低呢?职称的高低一定与人力资本的高低成正比吗?或许是不置可否的。人力资本的测度角度分为微观层面的测量与宏观层面的测量,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其中,宏观层面的测量方法包括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OECD国际成人能力评估(PIAAC)、Barro-Lee国际教育数据库、包容性财富人力资本(Inclusive Wealth Human Hapital)、Jorgenson-Fraumeni终身收入法以及世界银行提出的无形资产法六种宏观人力资本测量法。除此之外,直接测量包括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直接测量,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特别设计的能力量表及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教育的结果和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直接的测量。间接测量是将平均受教育年限或总体教育水平等教育相关指标作为人力资本度量标准。国内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以蔡昉(1999)和胡鞍钢(2002)等老师的间接测量为主,而高老师作为国内最早尝试直接测量法的研究学者,着重向学员们阐释了在直接测量在人力资本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2016年高老师及他的研究团队在河南省20多个区县开展的《家庭动态与成人基本能力调查》问卷调查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已有的间接测量数据可能高估了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小憩十分钟后,讲座进入了高潮部分——中国人力资本现实的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本分为教育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与创新型人力资本。高院长着重分析了教育型人力资本,2018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6年,比十年前200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8.27年仅高出了0.99年,也就是说,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若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至少还需要30年的时间,这就是我国教育学人力资本的现实。高院长强调,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全部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快速增长,但我国的人力资本仍旧与发达国际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虽然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在提高,并且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此次新冠疫情更加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贡献。然而,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面临的问题较为严峻,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快创新型人才的资本积累。

深入了解了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后,学员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新时代对人力资本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需求。高院长缓缓道来:近年来,劳动力总量下降,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新时代经济发展应该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到依靠劳动力质量上来。我们身处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里,信息与通信技能(ICT)将是新时代对人力资本的新要求。

讲座接近尾声,高院长以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路径与方向来结束本次的讲座。高院长强调,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本现存问题的“把脉”,不断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以及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人力资本的发展方向!

在互动环节,高院长还就企业培养人才的动机、人才流失以及海归人才带来的红利如何量化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最后,高院长嘱咐学员们:经济学不是纯理论的学习,经济学研究者要把国家大事放心中,要把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讲座就此落下帷幕,期待高院长下一次的精彩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