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智囊全集-上智-掌握大局-太公孔子》

 山乡武侠 2020-07-26


翁武侠

智慧,一般是指人们具有的待人处世的一种运用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聪明才智。

冯梦龙认为:

现实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没有一套不变的规范,在不同的情况下,智慧的表现也是多采多色的。适时发现适时认识适时发挥就好了。有些愚昧的人由于无约束,有时也会灵光一闪,表现出深具智慧的反应。有些自作聪明的人往往紧守一些条款和原则,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真正的智慧应是“无心”的,不会被以前的既有的原则、经验和思考方式所拘限,以灵活的眼光,动态的思虑去深究面临的局势,洞见隐藏的问题核心,察知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而拟定必要的对策。其对策往往出人意料,但如能套出好的结果来,就显得有智慧了。

如能这样,就是上上智了。这样的上上智是不好学的,但如果我们多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智慧事迹,是有助于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增强的。

于是,冯梦龙开始讲人物故事(事迹)了。四大卷,分别是《见大》《无犹》《通简》《迎刃》,而总名为《上智》。

下面开始讲《上智》中《掌握大局》里太公和孔子的故事了。

太公,姜太公也。太公辅佐姬昌建立霸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齐国有一位名叫华士的人,自有一套学说,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于诸侯是一件正当的事情。其观点鲜明,说法别异,人们都说他贤明。

太公派人请了他三次想与他谈谈,但他都不肯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脾气,不服天子不服诸侯,当然,也不大服太公了。敬酒不吃吃罚酒,太公是什么样的人,对这样不识抬举的人,不能留,于是,太公这次派人去就把华士给杀了。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成王为政)就问太公:“人们都在说华士在齐国可是一位高士,你怎么就把他给杀了?”太公说:"他这样一位不服天管不服地管的人,我能与他结交吗?这样的人,他不需要任何人,那任何人也不需要他。召他三次不听不来,就是逆民叛臣了。如果由着这样的人,他就会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还要我这样的国君干吗?“

冯梦龙评论:齐国经过太公如此这般一番的治理,始终难有懒惰之人的立足之地,齐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没有沦为成一个弱小的国家。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可谓誉满天下,桃李满园。但有一段时间里,他的学生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孔子教学的学堂空荡了不少,孔子很是心中恼火。

后,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掌管刑狱的官)不久,就把少正卯判了个死刑杀掉了,事后,孔子的学生子贡进言说:”少正卯在鲁国是位名人哟,老师您把他杀了,恰不恰当啊?“孔子答道:”世上的人有五种罪恶,一是心思通达而阴险,二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三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四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五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有此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小人,奸雄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冯梦龙评:小人如有才,只要不乱国,受君子指挥,还是可以容忍的。可少正卯煽动迷惑孔子的学生,几乎要压过孔子了,这样的人,能与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为少正卯以口才便捷扰乱政局,也为后世以学术的原因杀人树立了榜样。夸夸其谈的人无实用,心术不正的人,贤明的君主就应该杀了他。对一些不关心国事政务的名人隐士,也要明里暗里”请君入瓮“。唐朝萧瑶痴迷拜佛,太宗遂他的愿命令他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锡、丞郭仙舟献诗陈情,玄宗下诏:你们的诗中意思推崇道教,这种思想不切合时代的要求,依你们的爱好,免去官职做道士去罢!朝庭放不下说三道四的邪说异端,让它们去罢,正道就平息了。

两个故事下来,看到的智慧,可能更象是权谋在于认人去人。对不听话的人,与自己作对的人,在职不心责的人,毫不留情,杀之去之。如此智慧,有的合理,务政不尽责者,可免可去;有的勉为合理,太公杀华士,虽可立威立信,但二话不说,杀人太过;有的不合理,孔子杀少正卯,罪恶哪有那么多,恶行哪有那么重,杀之不公。所以,以大局为重,这样的智慧,可有,但不要扩大和胡来,以此为名行不义之事就大可不必了。

2020年7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