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2018“乐陶陶” 人声合唱的色彩之美——北京广播之友合唱团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我很有兴趣地观赏了北京广播之友合唱团首次来港举行的音乐会(1996年9月27日),一支业余性的合唱团有如此高的演出水准,令我啧啧称奇。

合唱团有个好指挥,这比什么都重要。胡增荣就是一位有很好表现力的合唱指挥家,他的指挥准确、节省、美观,手势规模干净,动作洒脱优美,有着很好的合唱感。在他精心的训练下,这支合唱团有着丰富的合唱色彩,合唱在音量、音色的均衡及音准的谐和上都较完美,适应性和可塑性也好,在合唱的声响上。给人一种满足感。

全场唱的最好的一组无伴奏合唱,充分发挥了人生的魅力。内蒙古民歌《牧歌》(瞿希贤编合唱)处理得较精细,用声不多,音色稍薄。各声部的陈述清楚可辨,全曲相互交织的旋律线条结合自然、微妙,合唱和声功能又发挥得很好,合唱的“纵”“横”效果皆佳,有音乐,有技巧,有情感,有意境。

可惜的是女高音4人轻声(ppp)哼唱的终止符音低了,气息支持不够。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蔡余文、杨嘉任编合唱)中的合唱色采用得也不错,用声自然朴素,声部音量融合,合唱音色轻柔,音乐流动感强。末句的“扔”字采用弹性地唱成“re-n-g”,这是几十年来规范化的处理手法了。胡增荣自作词曲的《绿色随想》,听来颇有趣,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现代“回声”了。演唱每首歌曲胡增荣都得走进钢琴给音,走动太多,可否指挥自备音叉(或音哨)定音。

在众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刚曲)移植版本中,似乎没有一种类比得上原作的。这次,也是第一次听到胡增荣编的合唱版本,有新意,有趣味,充分发挥了合唱丰富的人声色彩和美妙的多声思维,很是动听。其实,此协奏曲原本就是取材于人声唱腔的,合唱版本的歌词写得好,配得也好。

大合唱 梁祝 广播之友合唱团


胡增荣指挥的另一组创作合唱的曲目(朱正本《京城叫卖》等)声音太“撑开”,太响,造成音响大而不美,失却应有的合唱色调的表现。

这次音乐会有意思的是胡增荣父子同台指挥演出,不过,儿子胡晓涌的指挥不及其父那么在行双,双手伸得太直,也压得太低,动作拘谨,线条不流畅,没有准拍动作,手的动作也不在点上。三拍子的第三拍击法他习惯重击第二拍,音乐感觉不舒服。他毕竟是位钢琴家。

男低音吴天球的音质宽厚、持重、老成,或许是追求沉着的音质之故,声音的运转和情感的抒发都受到一些局限,如所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曲)、《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跳蚤之歌》(穆索尔斯基曲),声与情都显得平淡了些。他太讲究唱法,在台上讲话又太多。

女高音新人周建霞的民歌唱法,很可喜的是,她突破了过去前辈单一的“民歌唱法”的演唱规范,大胆使用了美声唱法(Bel Canto)中的真假声混合的声音和颤音(Vibrato),很好地融合了两者的唱法,找到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歌唱风格,与众不同。她的音质靓,音色甜,发声纯,吐字清。在《瞧情郎》(李尼编曲)中的领唱很有东北曲艺的风趣,在《江河水》(胡增荣编合唱)中的领唱又带有浓郁的戏曲韵腔韵味,而在《绿色随想》中的领唱还可耍两下花腔。可惜的是,在《梁祝》(合唱版本)中的领唱,末句轻声唱出的高声区a母音(模仿小提琴泛音)不稳。

北京广播之友合唱团这次来港演出,仍用司仪(已有节目单),节目的加演都是司仪“生拉硬拽”成的。(1996、9)

广播之友合唱团排练实录之《等你到天明》


中国广播艺术团广播之友合唱团

是我国优秀业余合唱团体之一,隶属于中国广播艺术团。1984年由首都各界声乐爱好者经专业人士严格考试录取组建而成,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胡增荣。

经过多年的正规训练和演出,合唱团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歌声和谐丰满、热情洋溢:曲目丰富多彩、风格鲜明。26年来,合唱团参加了中国国家艺术节、亚运会的等许多国家级的重大演出活动,连续在北京合唱节、北京国际合唱节等赛事中摘金夺银,并代表国家参加日本福冈国际合唱节、意大利法诺国际合唱节、法国南锡国际合唱节等,为国家争得殊荣。


谢谢你对松涛视听沙龙的支持,你点滴的支持,就是松涛视听沙龙前行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