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声乐研习中的感悟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声乐艺术,它首先是作为一种音乐被人们所接受。那么人们之所以能够接受音乐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够使人们感到“贴心的美”,这种美既包括快乐的、美好的,也包括悲伤的、痛苦的。所谓“贴心”,即它能起到沟通人们的心灵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基于这一点,学习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首先要做一名忠诚的观众,要了解观众需要什么,要用他们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当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不代表你就要变成群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要用科学的头脑武装自己,集众人之所长,才能使我们的艺术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就我所遇到的一些声乐学习者在学习中对某些问题的误解和我的看法。

一、声乐中的“感官美”

既然声乐艺术也代表一种美,那么它除了声音的美以外,演唱者传达给观众的“感官美”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搞表演的人必须长得漂亮”。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起决定作用。本文所指的“感官美”,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演唱者的站姿。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说要腰椎用力,要有下支点,学生们就用力的找,有的崛起肚子,有的弯下了腰。这样非但没有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增加了歌唱的阻力,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不仅学习者觉得很难提高,观众看了也不舒服。

声乐学习者,在学唱之前,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站姿。我们所要求的站姿虽不像学舞蹈那样,“抬头挺胸收腹”,但抬头和挺胸是一定要做到的。抬头只要做到平视就可以了,避免将下巴抬得过高或将下巴压得过低,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歌唱。挺胸是为了让气息贯通,单纯的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都是不利于歌唱的,我们所要训练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那么为了能够让气息真正的吸进来,就要与舞蹈中所要求得“挺胸”相区分:舞蹈中的“收腹挺胸”是相辅相成的,要把所有的气息提到胸部,这样才会有舞美。而声乐中的“挺胸”则只要做到两肩自然展开就可以了,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提气”。要想象胸部有两扇门,在歌唱时自然敞开。让所有的气息“气沉丹田”。在这里,“沉”字非常之关键,第一、代表很重,第二、因为很重,所以一直会有一种向下坠的力量。要与“放”字相区分。这个“沉”字是没有具体的摆放的位置,它是一种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感觉。它会顺着你的双脚扎根在大地之中,而你的双脚要牢牢站稳,最好能够平行站开,略窄于肩宽。后腰的腰椎到后背的脊椎,再到后脖颈的颈椎要保持垂直。这样的站姿才能够使歌唱者的气息上下贯通,运用自如。

吕继宏、王宏伟演唱歌曲《西部放歌》


其次、歌唱者面部五官的科学运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声音质量。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声乐学习者都存在缺少头腔共鸣的问题。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在歌唱中如何运用五官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觉得没学声乐之前的声音是很好的,学过之后,反倒是不会唱了。“艺术高于生活,但它绝不能脱离生活。”说话时的声音很好听,那么唱歌时只需要借助气息将它有所修饰,让它更加完美,更具渲染力,无需去模仿其他人的声音,将自己的下巴压得低低的,或是口腔僵硬,以得到一种所谓的很大的很响的声音效果。我认为,漂亮的声音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所谓立地就是上面所说的气“沉”丹田,如何做到顶天,就是头部的工作了。我们声乐学习者应该多向京剧艺术家们学些东西,学习他们的“精气神”。因为提眉立眼是歌唱的首要原则,不仅如此,还要撑鼻开喉。要觉得头上有一片蓝天,声音会随着蓝天中的白云自由地飘动。这时要使脸部的笑肌完全抬起,但绝不能僵化,漏出上齿,而下巴自然下垂即可,不可添加任何力量。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学会让自己的小舌积极的运动,而不是用力压低大舌头。两种做法的声音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歌唱中,面部所呈现出的是非常积极的、兴奋的、明媚的、清新的感觉,不仅观众看着漂亮,自己也唱得舒服。

再次、一个歌者在演唱时,从她的肢体语言就可以判断出她当时演唱方法中的科学程度。可以说,肢体就是演唱者的第二张“嘴”,它所表达出的情感同样很重要。科学的肢体语言是有“线条的”,它会随着你的气息、你的情感、作品的旋律呈现出不同的走向,和作品中的气质融为一体。有了恰当的肢体语言,对作品来说是锦上添花,失去了它,再鲜美的声音也会显得黯然无力。但此步骤不可操之过急,有很多声乐研习者在歌唱时,喜欢不停的挥舞手臂,还有些同学喜欢模仿一些著名歌唱家的经典动作,过去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后来慢慢发现,简单的“拿来主义”和“教条主义”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连声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掉,再多的肢体语言也是“画蛇添足”。

二、声乐训练中的辩证法

声乐学习是一件较为辛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为我们的“乐器”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想要控制它发出美妙的声音必须要用头脑去给身体的各项器官发出一个科学的命令,而最开始的训练可能与生活中的器官常态是相悖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去控制各项器官的科学运动,而各项器官在发声时的科学状态常常也是相互矛盾的,这又大大加深了训练的难度。“事物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我们如果想要控制各项器官科学运动,首先要清楚哪几项器官是发声的主要参与者,哪些矛盾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互相联系的,辩证地分析、反复地实践才能够解决问题。

吕继宏、祖海演唱歌曲《九九艳阳天》


首先、所有的矛盾源于一个词“打开”,人体的结构是复杂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怎么能用很小的力气唱出高亢洪亮的声音——由内向外扩张,给声音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所有能够调动的器官,只要与发声有关的,全部积极运用,调整各项器官在体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声腔体,树立一个畅通无阻的“绿色发声通道,建立一套“和谐”的歌唱肌体。

其次、参与“打开”动作的器官有哪些呢?从上到下的次序包括鼻腔、口腔、咽腔、胸腔、腹腔。每一部分都很重要,都要靠单独的无数次的训练才能获得。那么针对于这几项,我总结了一套口诀:“提眉立眼,撑鼻开喉,开胸开肋放小腹。”这些动作的方向有的是相反的,有的是统一的,而这些器官的反应有的是很灵敏的,有的却是很懈怠的,这就需要每个器官的单独的反复的训练,在确保每个器官都能够习惯性地科学运动后,再把它们协调起来,共同作用。就像编排一部多人史诗性的舞蹈一样,每个人所演绎的角色都是不同的,但把所有人都联系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史诗。为了避免过激追求某一个“人”的突出作用,所有器官在运动前后及其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要先做到“相对”松弛。

如:提眉立眼不是向下拉动脸部肌肉,而是眉部肌肉的主动运动;开喉不是撑喉,更不是用力拉动下巴,导致僵硬,相反应积极的向上抬动上颚,真正的打哈气和打喷嚏前的动作,而不只是张大嘴巴那么简单;开胸开肋不是提气,我们的呼吸器官是肺部,吸气时把两肋向外扩张,横隔膜向下拉动即可,是真正的向“内”吸气,而非向“上”吸。有很多同学声乐学习进行得比较困难,主要问题就是出现在了呼吸上,大多数声乐研习者开始学唱的时候都使用了过激的力量,总觉得既然是“学唱”,总是要和生活中的状态不同,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歌唱的技巧的时候,往往使用“蛮力”,而忽视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因为气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能用想象和感觉来支配它,这是极为抽象的,需要巨大的意志力。

三、声乐是头脑及心理活动带动生理的有效配合

声乐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情感,是艺术的传媒,是生活的感悟,而每一位歌唱的个体都是一个美妙声音与丰富情感的承载体。要想使美妙的声音与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声情并茂”的歌唱,就需要用头脑和心理活动来支配身体状态,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想象力的巨大作用。

任何一个器官的发声运动都不是强加的“被动”工作,是在相对松弛的情况下,各器官的“主动”的相互配合。在这种想唱又不能“用力”唱,想表达又不能“过分”表达的矛盾下,丰富的想象能力就帮了大忙了。比如我们在歌唱前应先调整心态,不要张嘴就唱,这是对声音的不负责任,要想象自己的歌唱是放松的,声音是自然的,机体是舒适的,用“内听力”和“内视力”先去体会歌唱,“听”腔体内的声音,“看”腔体内的各器官运动,仿佛还没发出声音,你就已经看到了器官的正确运动并听到了它们所带来的美妙声音,进入这种想象状态——朦胧的、美妙的、兴奋的、所有注意力全都在身体里面的每一个与发声有关的器官上,整体松弛,局部紧张(就像喝醉酒了一样),不要“跳”到现实中来,不要考虑现实的音高(那样会因为恐惧高音而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提气、提喉等),在“感觉”里歌唱,在想象中表达,你想象到了,你就可以感受到了,你就唱对了,你也就学到了,声乐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通过对于声音的设计与想象而亲身得到的具体感受,不要做发声的机器,要用“感觉”去带声音。

文静、吕继宏《好人好梦》


在我的声乐学习生活中,让我觉得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学习中所抱有的心态。我经常也会和我的学生们说:“我们所要学的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战胜自己,克服浮躁的心理,摆脱对声音的单纯的虚荣的追求。”声乐是一门艺术,好的声音不是响的、强的、亮的,是美的、圆的、润的。它能够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沟通。声乐更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潜心研究,仔细分辨,容不得半点马虎。而这些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所能够做到的。基于这一点,我比较崇尚“用头脑去歌唱,用心灵去歌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