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汝欲学艺术,功夫在艺外——浅谈艺术之人品、艺品及教品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当下有一句很流行的格言: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的确,无论走到哪里,人品好总会熠熠生辉。人品不仅仅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还是一个人的信用招牌。只有先做人,才能再做事。更有甚者强调说:人品是一个人最强的靠山,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可见,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过关,谈什么都没用。

说到人品有人还打了个有趣的比喻:一个单位无论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任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而罗斯福则认为:“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由此看来,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这个人的事业及其人际关系将会大打折扣。

中国文化的的人性特征决定中国人特别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高度统一。中国古代有大量的人品艺品的理论,譬如杨雄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和法国博物学家、艺术家布封的 “风格即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见,大众最认同的品行或操守是首要的从艺标准。

一、关于人品、艺品的定义

人品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文化索养、审美情趣、个性气质等方面,忠贞爱国意识和民族气节是其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人品的构成因素是综合的,是整合的。不可以单从一个方面就可以去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综合的看,横向和纵向的看人品才会更加的全面。艺品的概念也是很宽泛的,包括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格调、气韵、意境、价值等方面。

联系着艺术作品的角度看人品。真善美可以说是宇宙的本体,是人生所追求的价值。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时能够自我表现,即把自己内部的生活向外部表现之,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恰恰又印证了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这句格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着实能够反映人的品行气质,我们姑且称之为人品的“外化”。

二、人品与艺品之间的关系

人品与艺品的关系很是复杂。从美学的角度而言。涉及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的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从批评学的角度而言,涉及到批评家和批评对象的关系,中国人在评书论画时,十分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统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人书俱老”等都是重要的批评标准,提倡人品与艺品的统一。 

郭若虚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一句强调人品的重要性,人品的高低决定艺品的高低。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审美品位,哲学内涵的不断修炼提升,以深厚的的学识探本求原,达到人自身的完善。

艺术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必然带有人的痕迹,这种痕迹是任何人忽略不掉的,换言之,人创造艺术,必然包含创造者的个性气质,艺术个性和创造者所出时代的时代特征。所以创作主体的风格品性总是在意识作品中或隐或现的表现出来,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审美理想也总是影响到创作风貌。有了高雅的情怀未必一定创作出高雅之作,但是可以说没有高雅的情怀是不可能创作出高雅之作的。人品势必影响到艺品。

三、提高人品促进艺品和教品 

中国文化的的人性特征决定中国人特别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高度统一。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庄子的“涤除玄览,独与天地精神向往来”,就揭示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密切关系。而如何为人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自然、在社会中寻找人的自身,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因而,从艺者应该遵循这个思想,遵循这个人品与艺品的统一,在人格和艺格上磨练自己,完善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历史书籍中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世事人情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陈世曾把“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作为人品艺品的四要素;傅抱石把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和画家的技巧定为文人画的三原则,潘天寿要求“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有了这些,方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品和艺品,作出动人的艺术作品来。 

说到教品,小编读过一篇颇受启发的文章,那是一位学者叙述他的恩师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先生的回忆录。戴先生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酷爱民间音乐而且记忆力极佳,在他身边经常能听到张口就来的古人古训、警句名言以及满怀深情、饱含韵味的各地民歌。他生活俭朴、自重、崇尚操守、严于律己,面对任何事他都胸怀坦荡,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讲真话。他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拥有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的博大情怀。这也是他经常谆谆教诲学生所奉行的道德品行。

他的教品、艺品也如同人品一样。对于教学和理论研究与批评一向一丝不苟,抱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非常重视学生在研究中的第一手学术史料的掌握,他认为只有掌握了详实的史料,把案头工作做扎实,方能迈出学术研究的第一步。最可贵之处,戴先生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有一次,居其宏先生到上海来看他时,还说起他当年为了挖掘某些被历史尘封已久的珍贵史料,曾多次不辞辛劳地往返于京沪之间,每日清晨扎进北大图书馆、中国音协资料室等单位仔细查阅资料的往事。戴老总是强调,要进行学术研究就必须能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潜心挖掘史料,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人品和艺品、教品的不断磨练是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方可有高超的艺品和教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人的口碑。而电影《无间道》则用更加犀利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哲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尽管它揭示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了某些败坏道德或违反法律的事情,迟早有一天会受到天谴,而这恰恰映衬了人品与艺品和教品之间的某种因果关联,话糙理不糙,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松涛视听沙龙 │ 写精品乐章 创时代佳作——印青音乐作品赏读札记

松涛视听沙龙 │ 为唱好一首歌,不妨深入解构作品的伴奏配器

松涛视听沙龙 │ 一首《大江之歌》勾起美好回忆:南京长江大桥,民族精神的丰碑!

松涛视听沙龙 │ 独唱训练与合唱训练的比较学习

松涛视听沙龙 │ 歌唱艺术,问乎于情,在乎于心


谢谢您的关注,我们不做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