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写在 “世界读书日”:疫情猛如虎,我却邂逅一家“独立而丰富的灵魂栖息地”~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道出了读好文好书,受其浸染,就是接受“古今”之“浇灌”,为净化升华自身不可或缺之真谛。

其实,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调查数据显示:法国:平均每人11本书;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冰岛:以阅读消磨时光;中国:超三成国民不满读书现状。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

调查数据还显示,报纸数字化让人们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有7.4%的网民经常通过网络阅读报纸。

怎样读书,怎样读书好,怎样读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专家对这些问题有过很好的指导意见。不过,概括起来至少要具备三点:

一是确定书目,有效阅读 。为了进行有效阅读,首先得选择价值观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具有一定启发性的书目,这些作品有利于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发展,也才是有效阅读。

二是思维导图,读进心里。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整本书,有时候时间会比较冗长,还会感觉疲劳。不妨在阅读前,先将书名、作者、主题等内容写在中心处,阅读作者简介,了解扉页内容;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摘抄好词佳句,边读边写下批注和感受;阅读之后,从中心出发,借助在书上的批注、随笔像树状枝干一样发散出去,文章脉络便一目了然,人物性格也得以体现。再读时,更容易从书中找到新的知识,再补充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式的阅读笔记,让思路变得更清晰,让书变得更薄,让阅读者畏难情绪大减。

三是直面名家,激荡心灵 。名人效应一般来讲比较有效,好的名人作品对读者的心灵是一次成功的洗礼,也是唤醒人们内心对文学的美好向往。 不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还能达到积极阅读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购书。尽管当下互联网十分发达,网络阅读和碎片阅读几乎成为主流,但对系统了解一门学科或是掌握一门技能,还必须去图书馆借阅大量相关纸质书阅读,才能学问贯通,凸显成效。而且,案头旁还得拥有一些常用工具书和专业指导读物,这就得熟悉所在城市的书店布局,时常到那里闲逛也会有意外收获。

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浩浩荡荡扫荡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但这并未能让读书的兴致有丝毫延缓。松涛君仍保持逛书店的习惯,偶尔去城南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遛弯,“邂逅”南京先锋书店老门东店,感觉就挺不错的。

这家书店俨然是一座规矩严肃的百年徽派宅子,据说是从遥远的婺源一砖一瓦一木运来,三进二层,古意盎然,正门入口处的一排读书亭正对着明城墙,仿佛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与呼应。

这是一家最具格局、更为精致的先锋书店。乍看不像书店,更像宅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深具人文情怀。在老门东怀旧的格调中,透过它层层的木质结构,流泻出安静古朴的气质 。在这里走走看看,就算是不买书也是一种享受。

店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内藻井之上饰有天窗,兼以室内天井,别有洞天。那些颇有年头的老物件与现代图书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二楼还很贴心的设置了很多休息区,不管是坐着看书还是聊天都非常舒适。感谢先锋书店的设计者,把工匠精神嵌入了历史文化街区。

世界读书日,我们都别忘记读书,有空去逛一逛特色书店哦。

摄影@浆声、松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