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儿童节特稿】触“睛”生情,萌娃的双眸,赞了赞了...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苏东坡说,书法用墨要“湛湛然如小儿睛”,即像小孩儿的眼睛一样又黑又亮。

——@新浪微博《艺事荟》“艺学公益”

你知道今天是第几个儿童节?恐怕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很难准确回答。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就像一位网友所说:首批70后马上50岁了,首批80后马上40岁了,首批90后也快30岁了,首批00后也已经成年了!

因此,不管今天是孩子们的第几个儿童节,但对成年人来说总有些童年的记忆挥之不去,在满满的怀旧感中,我们似乎除了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还会让儿时经年的风悠传摇曳,渐渐浸润心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睛更是明亮又干净。每当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神,还有那充满童趣的表情时,松涛君都会怦然心动,而且总会将其和苏东坡的那句“湛湛然如小儿睛”作联想。所以,值此2020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想和朋友们聊聊这样一个话题:解读萌娃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老人曾说,聪明的孩子,眼神一般有三个特点:

一是眼神专注坚定。家长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就要看孩子看他喜欢的东西是什么状态。如果孩子看他喜欢的东西眼神很专注,而且很坚定,这样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强。

二是眼睛炯炯有神。如果孩子看东西的眼睛很有神,这种有神一般比较机灵、敏捷、灵动。小孩如果有这样眼睛,通常会耳聪目明、思维比较跳跃、充满活力。

三是眼里充满自信。如果孩子看东西的时候,眼神往往比较坚定自信,眼光不闪烁,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好,心里一般比较强大和自信。内心的自信和强大会通过眼神真实反映。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意即透过一个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

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孩子的眼睛中会隐藏很多信息,也能真实反映出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发生在周围事情的反应能力。

最近,在湖南怀化,有一个4岁萌娃为蜗牛打伞的视频走红。萌娃放学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当时正下着小雨,萌娃坚持给蜗牛打伞30分钟,并送其回到草丛中。萌娃表示:自己担心蜗牛爸爸妈妈没来接它,所以要陪着它。

这段视频让人看后不禁会被这个萌娃的举动所深深感动,而且萌娃那双闪烁着纯真爱意的大眼睛,让松涛君瞬间也是醉了!

微视频:湖南怀化4岁萌娃为蜗牛打伞

都说相由心生,眼睛则是一个人思想的聚焦点,所以了解一个人真诚与否,我们首先会观察他的眼睛,就像孟子在书中提到过的一个人的丑恶,只有眼睛是不能被掩饰的,善良的人眼睛永远是明亮有光泽的,而眼睛无神昏暗,眼神闪躲的人,内心一定也不是光明磊落的。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必定都是一个善良的小宝贝,而我们这些多多少少被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厌恶习气侵染的成年人,又怎能再现孩子般的眼神?尤其是同龄人之间,你再会伪装,但那双眼睛却很难掩饰内心的真实动机。

于是乎,不再相互对视的成年人更喜欢去专注孩子的眼睛,他们的眼睛太直白太会说话了。那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满满的都是对未知的向往,你对他笑,他便还你一个微笑。真真切切地突显“有来无往非礼也”的坦诚和童真。

现在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跟他说了好几句都像没听见似的!”殊不知,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从父母那学到的。

回想一下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当孩子大喊“爸爸!妈妈!”的时候,你虽然听到了孩子的呼喊,却没有停止做家务、看电视、看手机等动作。这些父母认为的“习以为常”的行为,都会反馈给孩子一系列消极的信息:“爸爸妈妈对我不关注;我说的话他们根本懒得听;我在爸妈的心目中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你希望在叫孩子的时候,他可以马上回应您;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眼神专注,那么父母就要自己先做到与孩子说话时专心地、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并已参与其中了。

眼神的交流和接触,对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有很大影响,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十分重视自己的时候,那么他也会更愿意跟父母沟通,也会重视父母的感受,亲子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顺畅!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大人的一言一行将会深深地烙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不同的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相处,他们当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聊到这里,松涛君不禁有所感慨:孩子们既然都懂得以礼相待,更何况大人乎?!

......

这个儿童节真的很特殊也很开森,因为我们成年人每一次和儿童节相遇,都会触景生情,进而有感而发,但是这个儿童节最最最令人不能平复的是,眼前萌娃们那一双双忽闪忽闪会说话的大眼睛~

个别图片、视频@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