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目是因为只有三段的讨论才命名的吗? 这个文章主要讨论的是音乐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对于祖先治理国家中采取礼乐这种方式还是非常赞同的,音乐不仅是休闲的小品而且作为非常有力量工具,这是先祖智慧的结晶。在我们武侠小说中非常俊逸潇洒的侠客,可能一曲广陵散就将仇敌烟消云散,这是何等的完美呀! 在这篇文中,小墨同学并不赞同音乐的作用,并且论述了圣明的君王实际是无乐的,进而否定了音乐的作用。 三可认为这与小墨出生寒微的环境所决定的,他的思想是如何以最有效的直接手段,来解决民众疾苦,完善治理的。而音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值得费劲掏力的去摆制的,况且由于当时为政者痴迷于玩乐享受,而音乐则是不务正业。墨子极力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墨子反对的论述,三可认为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以一个非常强势的论断对该问题定调,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他并没有给出论据,而只是根据其臆想的圣明君王有的音乐只是简单的音乐,而其政绩是令人敬仰的,而后代的君王音乐越来越繁复,而其政绩却越来越乏善可陈,甚至招致讨伐,进而否定音乐的作用。从这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音乐能不能等同于没有音乐,显然是否定的。其次,圣君与昏君治理成果的差异,音乐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治理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音乐在这项工程中能够占到多大的份额,从最后的结果反推出音乐对治理无利甚至有害,这缺乏客观系统的分析,因此三可认为墨子的观点是偏颇的。 相反从程繁表述中,可以看到为政者在倦于听治时,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工作之余息于竽瑟之乐;而农夫耕作之余,息于瓦盆土器的音乐。这可以看出我们的先民是非常有生活情趣的民族,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阶层会有自己不同的娱乐方式。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是充满文化气息的社会。 当然这中不同音乐乐器的使用也与为政者强调等级观念有关,从礼的角度赋予了音乐区分阶层的作用,这是不是墨子反对音乐的理由之一,这要从以后非乐的论述中来验证。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三可只能瞎子抹象了,当然也可以通读非乐之后再来写,但是这与自己拟定的方式有冲突,还是这样坚持吧。也可能这样更有利于今后对非乐其他章节的学习,也未可知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