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没有翻案,只是在反思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中国

 tts9905 2020-07-26

《白鹿原》:没有翻案,只是在反思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中国

电视剧《白鹿原》

据说,在某一次的文化会议上,当金庸碰到陈忠实,金庸说:“《白鹿原》我看了,你是在为地主翻案哪?”陈忠实回答说:“你看懂了,他们都没有看懂。”

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金庸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如果仅仅认为《白鹿原》的写作是为了给地主阶级翻案,真的有点贬低金庸大师的思想功力了。

对于《白鹿原》这部作品来说,从细节上可以看出有过去革命文学中,阶级对象的写法。

香港岭南大学的教授许子东认为:《白鹿原》是用《红高粱》的方式写的《红旗谱》。

《红旗谱》是革命文学著名的三红之一,另外两个是《红日》和《红岩》。《红日》是讲革命武装斗争的,《红岩》是讲共产党人地下斗争的,而《红旗谱》是讲农村土地革命历程的。

《红旗谱》中有五种典型人物:地主、贫农、教书先生、国民党员、共产党员。这种典型人物的来源,应该是阶级分析方法,以后基本写到农村土地革命的小说,都会采用这种人物塑造方法。

莫言的《红高粱》是采用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来反思解放前的农村各种关系,莫言创造性的加入了土匪,这一个角色,五种人物关系变成了六种。

可以说,《白鹿原》在写法上与《红高粱》相似,但是时间的宽度更长,主要人物是《红旗谱》中的五种典型人物,但是人物关系更加的复杂。

《白鹿原》的成功之处,在于给我们展现了百年中国是怎么被塑造的。一个国家的塑造,还得靠其中具体的人。白鹿原作为百年中国的一个微缩景观,承受着各种的变化,各种的思潮,其中的人也随着变化而卷进了命运的漩涡之中。

《白鹿原》:没有翻案,只是在反思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中国

小说封面

在古代中国的郡县制度下,国家的行政权力到县为止,基本是不下乡镇一级,在那里依靠的就是乡绅的自治,而到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宗族势力是重要的自治力量。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以仁义立家,作为族长,重修组词,修建学堂,我们都可以看到宗族势力有对地方有利的一面,“白狼”、“交农具”事件、“救瘟疫”事件都可以看出宗族家长制,在对待公共突发事件时候的动员能力。

订立的乡约,有它积极的一面,宗祠作为一个人最终的价值归宿点,对于每个从白鹿原人走出去的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吸引力。宗族对于汉民族有着特别的影响力,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最高价值认同。鹿黑娃从与田小娥恋爱开始,再到上山为匪,可是后来投军,拜朱先生为师之后,最终还是得到了宗族的承认,去拜了宗祠。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宗族文化的影响力。

鹿子霖的存在就像宗族制度中的一个缺陷,这是作者的一个反思,宗族制度才好,也需要白嘉轩这样的好人来执行,如果遇到鹿子霖这样图谋私利的,那么同样会害人,可见无论什么制度,人是很关键的。

《白鹿原》还有一点是对历史偶然性的思考,历史发展往往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人类的经验往往夸大了必然性,忽略了偶然性。同样的,作为个人,命运的偶然性又和历史的偶然性结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从,鹿黑娃的命运、以及白孝文从濒死的边缘,最后成为县长的命运轨迹、从百灵的遭遇中都可以看出历史发展中,偶然性是多么随意的摆布着一个人的命运。

朱先生作为教书先生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小说中,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在以往的土地革命小说中,教书先生一般会有一个思想的蜕变,成为革命者,带领贫农闹革命。但是在《白鹿原》中,朱先生是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是超脱于思想派别的

《白鹿原》:没有翻案,只是在反思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中国

白鹿原想象图

朱先生的思想被作者写成是朱明理学,可是朱先生有非常的通晓事理,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中国历史的走向。

朱先生的几大作为,都有儒家士大夫的影子,如办学开馆,修编县志,退围剿西安的清兵等等,作者为了体现朱先生通理的厉害之处,甚至给他加上了许多神秘主义色彩,如预知失物的地点,预知到自己死后会被掘墓等等。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从大历史角度来思考,中国如何被塑造成现在这样的问题,而《白鹿原》从宗族文化、历史偶然性、儒家思想三个方面反思了“塑形中国”中国命题,这也正是这部小说拥有无穷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