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宗教人物油画作品赏析

 llljjgg 2020-07-26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3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巴洛克画派<a href=http://www./tags/renwuyouhu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物油画</a>:耶稣被捕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耶稣被捕》

这一时期的一幅非宗教作品是《丘比特的胜利》,画于1602年,买主是德尔?蒙泰圈子里的温琴佐?朱斯蒂尼亚尼。17世纪早期的一本回忆录里把里面的模特称作“切科”,是弗兰西斯科的爱称。模特可能是弗兰西斯科?伯内利,在1610年到1625年期间被看作一个艺术积极分子,人称“卡拉瓦乔的切科”。模特拿着弓箭,踩踏着象征着战争的科学物品以及象征着和平的艺术物品。他赤裸着身体,人们很难接受这个咧嘴笑的顽童就是罗马的丘比特神——就像人们很难接受卡拉瓦乔在画布上的天使一样,这些半裸的少年背着像舞台道具一样的翅膀。关键点在于作品强烈而又暧昧的现实性:丘比特同时又是切科,而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是基督之母同时也是做模特的罗马高级妓女。

  

巴洛克画派人物油画:圣保罗受刑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圣保罗受刑》

画家运用擅长的聚光的强烈明暗对比法,使马的腹部和仰面伸臂的圣保罗沐浴强光下尤显突出。圣保罗仰面倒地的姿势采用了一种大的透视角度,这在文艺复兴大师曼坦尼亚《死去的基督》中看到过,但卡拉瓦乔处理得更加真实自然。强光下的圣保罗无力地伸展双手,他紧闭的眼睛,苍白无力的面容似乎是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坚实有力的人物造型,显现了先辈大师的成就,画家在写实描绘中,同时强调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给予观者以强烈的印象。

  

巴洛克画派人物油画:削水果男孩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削水果男孩》

这件作品英文名Boy Peeling a Fruit,是现今已知的卡拉瓦乔最早的作品,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卡拉瓦乔就因创作《削水果男孩》,《捧果篮的男孩》和《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这三件作品,而开始成名,并他当时的雇主切萨里(Giuseppe Cesari)去创建自己的画风,后来他那种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画法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这件作品中,在明显的明暗对照之中,一个小男孩正在专心的削着手中的水果,表情传神,安详,坚定。

  

巴洛克画派人物油画:捧果篮男孩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捧果篮男孩》

1592年年中,卡拉瓦乔到达罗马,“衣不蔽体,极度贫困……居无定所,缺吃少穿……身无分文。”几个月后,他开始为当时风头正健的朱塞佩?切萨里(教皇克雷芒八世喜爱的画家)当枪手,在看起来像厂房的工作室“画鲜花和水果”。这一时期,卡拉瓦乔为人所知的作品包括小幅的《削水果男孩》(已知的最早画作),《捧果篮男孩》和《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以及他重病康复过程中画的一张自画像,病好后他不再受雇于切萨里。这三幅作品都显示了物理学上的精确(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一面),由此他开始成名。一个园艺学教授曾经分析认为,捧果篮男孩捧的水果能用来确定栽培品种。“一大片无花果叶子上明显有真菌引起的烧灼状斑点,很像是植物炭疽病。”与现实主义一面共存的是心理的一面: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篮子,男孩显然有点厌烦了,但他同时又觉得好玩,所以顺从;他赤裸的肩膀被画家处理得充满肉欲,很明显这是画家对他的模特的感受;但这个男孩虽然友好,却对画家的感受没有任何回应。

  

巴洛克画派人物油画: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

1594年1月,卡拉瓦乔决心走自己的路,他离开了切萨里。他的人生到了最低潮,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与几个人结下了非常重要的友谊,分别是画家普罗斯佩罗?奥尔西、建筑师奥诺里奥?隆吉和16岁的西西里岛艺术家马里奥?明尼蒂。已经在画坛确立地位的奥尔西把卡拉瓦乔介绍给有影响力的收藏家;隆吉更是要命地把他带入了罗马街头的争斗世界;明尼蒂则变成他最经常的模特及伴侣。《占卜者》是首幅超过一个人物的画作,画得是马里奥正在被一个吉普赛女郎欺骗。这个主题在罗马来说非常新颖,在之后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那时候卡拉瓦乔售出它几乎没挣到钱。《纸牌作弊老手》——表现另一个不懂世故的男孩落入纸牌骗子的圈套——心理上更复杂,也许是卡拉瓦乔的第一件真正的杰作。像《占卜者》一样,《纸牌作弊老手》非常受人欢迎,现存有超过50个副本。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的光顾。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是罗马城里重要的鉴赏家,自此以后,卡拉瓦乔能够和明尼蒂共享红衣主教玛德玛宫里的一个房间。

  

巴洛克画派人物油画:使徒马太的殉教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宗教人物油画《使徒马太的殉教》 323.9x342.9厘米 罗马弗兰契教堂

继《召唤使徒马太》一画之后,卡拉瓦乔为罗马圣路易斯·戴伊·弗兰契齐教堂的康塔 列里(Contarelli)礼拜堂的一面墙上画了第二幅马太行传故事画,题为《使徒马太的殉教 》(1599-1600)。据目击者回忆,这幅画曾经重绘过两次,原因是“它的构图和 运动表现与题材不相符合”。订件者要求它与《召唤使徒马太》一幅的构图相呼应。据研究 者所提供的资料说,最初的构图是: 马太刚做完祷告,倒于地板上。一个雇佣的杀人者手中握剑,向马太弯下身去。在右边, 马太身边一少年仆人见此情景,拔腿逃跑;左边,有几个男人也向出口奔去,其中一人还惊 慌地回头张望。画的下半幅上则挤满了人群,动势比较紊乱。现从这里的一幅画的构图看, 雇杀马太的活动已略向深处移了一些。马太正倒在祭坛的台阶上。他略为欠身,用一只手挡 开杀人者,眼光直视那个凶手。光线透过昏暗的房间,直射在这两个人身上。左右人物纷纷 向两边逃去。构图与第一幅所说明的相似。只是光线把观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地引向两个人物 身上。 右边的少年仆人正欲逃离,他张嘴喊叫。在左边,除了两个男子正恐惧地夺门而走外, 还有四个人也在向出口退去。其中一个握着剑,却没有胆量去援助马太。据说这一幅变体画 是在第一幅画的基础上一再修改后确定的。主教要求中心人物再向深处移,让前景空出地位, 再添画上三个裸体人物。这三个人物象征这一谋杀事件的目击者。这三个形象在画上好象与 中心人物关系不大。但它完善了构图上下呼应的装饰性效果。这是当时风行的风格主义绘画 的审美要求。主教坚持要卡拉瓦乔作这样的安排。画家为了避免矫揉造作,他对前景的三个 人物先按照模特儿画好,然后巧妙地把他们的裸体动势按透视缩短画法添加在前景的最下边。 可见,卡拉瓦乔虽做了些让步,但仍不马虎从事。他尽可能使画上的人物处理得合情合理。 此外,两个中心人物头上的天使,本来在低垂的阴云下,后来画家改换成一团白云托住 天使的身体,并以强烈的透视缩短法表现少年天使的裸体质感,使他具有自然的俯伏姿态。 这种姿势虽也是宗教艺术中常见的,但经画家精心构思,虚幻中寓有一种实感。天使递给马 太一枝棕榈枝——基督教信徒殉难的象征。它既没有违犯教会对风格主义艺术表现的嗜好, 又高度展示了现实的人体画法,使画上的生活显得神奇而又可信。这种带有一定戏剧性的宗 教故事画,在卡拉瓦乔笔下往往运用自如,欣赏起来耐人寻味。这是和他的高超技巧和熟练 的素描写生能力分不开的。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尽管他影响了衰亡后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但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保罗·瓦乐希的秘书)评论道:“坦率地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