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大会考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康震和郦波的不同点评逗乐董卿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26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的很多同事经常跟我抱怨:“教古诗词太难了,学生们中总有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确实如此,教数理化有标准答案,但读古诗词却是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文学最大的魅力之一,正因看法时常不同,所以品诗论词就像品茗一样有乐趣。

近几年,笔者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经常能找到这种乐趣。蒙曼、郦波、康震、杨雨、王立群几位嘉宾,一个个都是文史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同一首诗词、同一个名句,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听到不同的观点。

本期笔者就来和大家说一道很简单的题。当时场上考的是从9个字中,识别一句宋词,题目很简单,选手答对了,百人团错的人也不多,因为这是一个千古名句:人比黄花瘦。此词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我们看看原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思念赵明诚所写,是宋词中绝对的经典。在场上,董卿看到这首词,提了件趣事:在外出差的赵明诚看到妻子寄来的这首词,燃起了和她比试之心,于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写了几十首词,最后还是比不过李清照。

董卿说的这件趣事确实是真的,被记录在《琅嬛记》一书中。场上的两位男导师郦波和康震,听到她这样说,都不淡定了。两人就此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大家都纷纷鼓掌。

康震是这样认为的:赵明诚可能是一时激动,忘了自己的身份,这纯粹是自己找堵。你说你跟你夫人比别的,一万样都没问题,你偏跟她比这个,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郦波不同意康震的说法,他表示:这其实就是他们的相处之道,我特别佩服。赵明诚是一个金石学家,是文物学的开山鼻祖;而李清照是一个词人,是大才女。但赵明诚愿意跟李清照学写词,所以后来他也成了一个词人;而李清照则愿意跟赵明诚学金石,所以她后来也成为了一个金石学家。他们这就是最好的婚姻。

他们二人的这一番争论,也逗乐了一旁的董卿,她用4个字概括这夫妻二人:琴瑟合鸣。笔者这之所以要把二位导师的这段话拿出来说,就是因为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近些年来有不少争议。

首先是“一首诗逼死丈夫”之说。咱们都知道,赵明诚确实不算是个很有责任感的男子,任职之城出了事,他就自己跑了,所以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才会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千古名句。这首诗问世后不久,赵明诚就一病不起,离开人世。很多人把他的死归罪于李清照头上,直言赵明诚娶此女实属不幸。

其次是赵明诚走后,李清照再嫁张汝舟的事。赵明诚走后,李清照病了许久,此时孤苦无依的她,带着丈夫留下的大量文献典籍、金石玉器,她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把丈夫的《金石录》编撰好,完成丈夫的心愿。可惜,适逢大乱,她一介女子根本无力保护这些东西,此时张汝舟的出现成了她能抓住的稻草。最后李清照看清了张汝舟的虚伪,不惜入狱也要和他和离。对于这件事,后世文人诸多讥讽。宋代文人胡仔称“传者无不笑之”。

一个是一首诗逼死丈夫,一个是丈夫走后再嫁,这两件事让李清照备受质疑。对此笔者只想说,如果能真正地理解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或许就不会如此刻薄。

正如郦波和康震评点《醉花阴》一样,他们二人是相得益彰,志趣相投的。丈夫做得不对的,李清照写诗说他正是他们的相处模式;而再嫁本来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赵明诚留下的藏书等,也不能证明她无情。如果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断章取义地评说,个人觉得对李清照是不公允的。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