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狙击手为何只射击胸部, 而不是瞄准头部?

 fxiaog 2020-07-26

狙击手对于平常百姓来讲是一个较为神秘又威风的职业,其以冷静精准的射击能力一枪毙掉歹徒匡扶了正义。但有一点是,狙击手往往只射击对方胸膛而不是瞄准头部来打,这究竟有什么样的讲究呢?

点击加载图片

不是所有战士都能成为狙击手,其需要一定的天赋和经受得住专业训练。军方通常会在武警或军队里挑选合适的培养苗子。通过严格专业的魔鬼强化式训练后,合格者才能正式成为狙击手。那么狙击手作为特殊兵种,所进行的多数也是特定任务,比如配合警察、武警击毙凶徒拯救人质等。

这时候,狙击手在开枪之际首先会考虑射击敌方的胸口,而非打头部,但目的是为了射打心脏部位,同样是一招毙命。因为狙击手也是人,并非电视剧里的神枪手,而从概率上讲,胸膛的面积比头部大,故此为了提高击中把握,减低人质死亡风险,狙击手在一般情况下,若没有收到上级强令射头部的话,自己都会选择射击胸膛。

点击加载图片

而在战争期间,狙击手很少会考虑射敌人的哪个部位,毕竟战势变化很快,能打中一枪是一枪,这时狙击手拥有的反应时间很短,并非现代警匪对抗时,拥有稍长的时间给安排。而在理论上,狙击手一枪射出只要打中敌人上半身就可以使其失去反抗能力,严重的话则直接暴毙。

所以战争中的狙击手与出警时的狙击手略有区别,打仗的狙击手开枪频率多,少追求指定的部位,少图求一枪毙命,这是针对情况而定。出警对付歹徒的狙击手则不同,此时人质在歹徒手中,免不了有一些穷凶极恶的歹徒要抱着人质同归于尽,如果狙击手一枪杀不死对方,那么人质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警方一向都要求狙击手务必要完成一枪毙命的任务。

点击加载图片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军队培养出一名精英狙击手至少需花费两年以上,在这期间该狙击手们每日要按时接受严格的射击训练,约发上100次标靶,狙击枪使用的全是特造子弹,成本很高,为此说明我国培育出一名优秀狙击手是代价相当高,几乎与培育一位飞行员差不多。而综合素质方面,狙击手貌似要求的更高。

点击加载图片

和平年代,狙击手执行击杀歹徒任务多数以射击胸膛为先,在战争年代则不同。这时的狙击手一个人在野外执行任务,几乎与自方军队失去联系,紧靠自己的信念与技能存活。蹲守是他们惯用的战术,通常一个身披“绿植伪装”的狙击手会选择一个占高的理想位置,尽量把视野扩宽,避免风力过大,距离又掌握到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等目标进入射击范围后,就会瞄准其头部,而不再是胸膛。

特别是奉命射杀敌方的高级军官的时候,狙击手多以打击头部为主,目的是要做到一枪毙命,不给予对方抢救过来的机会,那么此时如果射胸膛的话,若偏移心脏位置,对方还是会在自家军医的抢救下活下来的。

点击加载图片

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狙击手的射击部位,若是在自方的控制范围内射击,如警察包围歹徒,此刻需要酌情处理,尽量射击胸膛,让歹徒丧失伤害能力保护人质安全,事后可能还能抢救过来,给予审问判刑,那么在战争上,敌人处在敌方控制范围射胸膛的话,是没有警察及时冲上去扣押的,所以狙击手在战争上对付敌人都会选择射头部,让他们无法抢救过来。对此大家怎么看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