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家族三兄弟,分别投靠魏蜀吴,难道真是高明的分头下注?

 剧透历史 2020-07-26

中学语文课本里最怕碰见的课后作业就是“背诵全文”,可不得不说的是,许多当时让人背起来欲仙欲死的文章,在长大后才发觉是那么的经典。

《出师表》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称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他说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在乱世中浑浑噩噩的平民百姓。

但实际上,这位诸葛丞相的来头可并不算小。至少,不应该说是“布衣”。出身琅琊诸葛氏,这其实是汉代以来山东最为顶级的望族之一。

除了诸葛亮以外,他这一辈还有两人曾经在三国历史中留下姓名,他们分别是诸葛诞和诸葛瑾。巧合的是,这三人正好分别投靠了魏蜀吴三国。

这三兄弟中诸葛瑾年纪最大,诸葛亮是诸葛瑾的亲弟弟,而诸葛诞与两人关系稍远,虽然同属于琅琊诸葛氏,跟诸葛亮也仅仅只是稍微沾了点亲戚关系,没有出五服,只是远房亲戚。

先来说说我们的孔明先生。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三国演义》里面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当然,在真实的历史上,他的形象自然不可能与小说相同。

事实上,他并不是以谋略见长,他最擅长的是后勤和内政。但了解古代战争的朋友一定清楚,打仗其实就是打后勤。这也是为什么汉高祖刘邦对萧何这位后勤总管的信任和器重,不输于当时任何一名大将的原因。

诸葛亮所效忠的蜀国,在魏蜀吴三国中最为弱小。因此,在刘备病死之后,他通过屯田、结盟的方式,想方设法为蜀国创造北伐魏国的机会,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他“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

最后,他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用一生践行了他在《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相比于诸葛亮,他哥哥诸葛瑾的遭遇却多了几分波折。

与诸葛亮不同,诸葛瑾早年就四处游历,曾经托庇于他的叔父诸葛玄门下。后来山东大乱,他不得不随着叔父一起远走他乡,来到了江淮一代,成了袁术手下的一位官员。

但不幸的是,扬州刺史刘繇在这之后不久开始与袁术发生火并,殃及到他所在的淮南。于是,他又辗转来到江东,认识了此时声名不显得孙权,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的儿子诸葛恪,成为了孙权临死前的托孤大臣,却因为被继位国君孙亮猜忌,最终全家被害。

和自己的侄子诸葛恪一样,诸葛诞的结局同样与一场谋反案有关。

在后世,评价诸葛家的这三位兄弟,有“龙虎狗”的说法。龙自然是指卧龙诸葛亮,而虎则是诸葛瑾,从这些评价来看,这两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当世英杰。

唯独诸葛恪,竟然被后世人评为了“狗”,有人觉得这是后人故意贬损诸葛诞。不过实际上 ,这里所谓的“狗”,其实是指诸葛诞的忠心。

至少在汉朝,把人比作狗,还真不一定是坏事。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曾经把自己的几位功臣比作“功狗”。诸葛诞的忠心,体现在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上。

甘露二年,诸葛诞为了效忠曹魏,起兵反抗司马昭,最终于第二年二月兵败身死。司马昭下令将诸葛诞“夷三族”。知道这种惨烈的背景,才会明白诸葛家三兄弟无论是龙虎狗都不容小觑。

不少读者读到这里会觉得有些奇怪,这三位兄弟为何会如此巧合,分别投靠了三个不同的国家?有些腹黑的朋友,甚至认为是诸葛家族故意分头下注,想让家族立于不败之地。

但想想看,这种布局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容易引发君主的猜忌。比如诸葛瑾就曾经因为与诸葛亮是同胞兄弟,被人屡屡举报他要和诸葛亮里应外合,如果不是因为孙权与他关系非比寻常,诸葛瑾的脑袋都可能不保。

所以,与其说他们分别投奔三国是为了分头下注,不如说是三国乱世颠沛流离的环境,造就了这种亲人间的离散。抛开小说中种种谋略与布局的猜想不谈,“骨肉流离道路中”,可能才是当时人们所面对的真实写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