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吕蒙正的《寒窑赋》说起增考

 洛阳赋客 2020-07-26


我的拙作《从吕蒙正的《寒窑赋》说起》一文在本网站发出后,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文友们的来电及微信,有表示赞同的,有表示质疑的,但大多数都是基于文学观点的不同而进行的友好探讨,这是个进步。我虽不敢以文人自居,但也非常厌恶文人相轻的恶习。原文本来是想从吕蒙正的《寒窑赋》作为话题,重点说说今人之赋的,既然个别文友们对《寒窑赋》仍持异议,那我就稍稍的将再往深处说说,也算是对《寒窑赋》的增考吧。

一、自相矛盾

且看《寒窑赋》第二段: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与“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其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提出的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大标准。其中“贫贱不能移尤为重要。其现代解释可译为: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暴力的威胁无法使其屈服

大丈夫这个三大标准与下面举例的颜渊、盗跖、尧帝、瞽叟这四个例子是个什么逻辑关系?这四个例子是想表明什么意思?是让人们不要学习颜渊的善良而学盗跖“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当一名大盗乎?因为学善良的颜渊会短命。还是劝人不要学习尧帝明圣而学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舜)都要残害的瞽叟乎?因为这样会逼出一个大孝之子。

学盗跖若那么心安理得,学瞽叟也那么问心无愧,恕我愚昧,我真闹不明白《寒窑赋》的道德立场在哪里?与文章立意大相径庭,自相矛盾。怎么可能是一代名相之作呢?

二、与吕蒙正的人品不符

再看《寒窑赋》的尾段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请看《宋书》对吕蒙正的记载: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涂炭,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吕蒙正坚持正道,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一方面直言劝戒皇上节简用度、体恤民生,而自己却是一幅权势熏天、暴殄天物、頣指气使、淫乱在美女如云、花天酒地的暴发户形像,我的天哪!稍动动脑子便知吕蒙正当然不是《寒窑赋》里描写的那个形像!

三、常识性错误百出

说起学识性知识,《寒窑赋》很多,下面小举两例,至于更多,也请持不同意见之文友,动动脑筋,认真读几遍,独立思考思考,以提高一下辨别能力。

例1、《寒窑赋》中: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

在这里给大家作个科普,韩信是不可能佩玉印的。秦汉时期,只有皇帝可以用玉印,百官是不允许用玉印的。《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绿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撰写的一本关于皇室对服饰等级的规定,以及对重要节日的释义和汉代历代皇帝更迭的始末和封谥的记述性文献《独断》中记载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我相信做为一代宰相的吕蒙正一定知晓这些基本常识的。好家伙,还三尺玉印,那该是个什么东东啊?

例2、《寒窑赋》版本二: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

这里也需要给持不同意见的文友们补补儒家经典知识,其实也是基础知识。春秋时称为六经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为《易》、《书》、《诗》、《礼》、《春秋》;后来的“十三经”,包括《易》;再往后“四书五经”,还是有《易》。这些都是考科举和天下士子们必读之书,不可能不熟悉。而《易经》又是群经之首,是阴阳数理的精典专著啊!!难道这些圣贤们真的“不掌阴阳之数”吗?

再说上古圣贤吧,上古要上到什么时候?圣贤都包括什么人?《周易》的作者上可追溯到伏羲尔或更早,下可追至文王、周公、孔子,我迷茫了,他们算不算“上古圣贤”呢?

呵呵,诸如此类低等的常识性错误还有许多,相信稍具备一些文史知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就不一一举例了……。

试问:还敢说这篇《寒窑赋》是一代宰相、状元郞吕蒙正所作吗?

有个文友说,看了你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他的真伪,现在看来,可见不真!但它为何能够广为流传呢?我想想回答文友道:因为它有很多警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读起来使人朗朗上口,易记易懂!当然,此篇文章中很多有教化意义的句子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流传,坊间之俗语、民间之彦语、打油诗、顺口溜也有精典之作,也会广泛流传! 关于这句警句,出处也非一处,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考证!

李新建

2018年12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