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五脏一体观

 幸福快乐来敲门 2020-07-27
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五脏一体观

中医学,视整个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非常重视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我们人体的五脏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由于人体外在的形体官窍,分别归属于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而这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又存在着协调统一的关系,因而这些外在形体官窍的功能,不仅与其内在相应的脏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他脏腑的功能也有联系。由此可见,人体外在的形体官窍与内在脏腑密切联系,它们的功能实际上是整体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人体内外的整体统一性。

  根据五脏一体观,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正常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依靠脏腑间,即五个生理系统间的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协调平衡。

 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因此,人体又是一个以心为主导,各脏腑密切协作的有机整体。心因其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能驭气,气有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够控制和调节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诸如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以行血,肝气疏泄以调畅气机、舒畅情志,肺气宣降以行呼吸和水液,脾气运化水谷和统摄血液,肾气主生殖、司水液代谢和纳气等,都有赖于心神的统一主导。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五脏一体观

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与否,除心为主导外,还取决于五脏之间的功能是否协调。在完成整体机能方面,五脏之间是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如血液的循行,虽由心所主,还需要肺、肝、脾等脏的协助。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运行全身;肺主气而辅助心运血;肝主疏泄而促进血液的运行;肝主藏血,又能调节循环血量;脾主运化,既为血液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此四脏紧密配合,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五脏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是维持人体复杂机能的保证。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因此,人体又是一个以心为主导,各脏腑密切协作的有机整体。心因其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能驭气,气有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够控制和调节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诸如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以行血,肝气疏泄以调畅气机、舒畅情志,肺气宣降以行呼吸和水液,脾气运化水谷和统摄血液,肾气主生殖、司水液代谢和纳气等,都有赖于心神的统一主导。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与否,除心为主导外,还取决于五脏之间的功能是否协调。在完成整体机能方面,五脏之间是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如血液的循行,虽由心所主,还需要肺、肝、脾等脏的协助。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运行全身;肺主气而辅助心运血;肝主疏泄而促进血液的运行;肝主藏血,又能调节循环血量;脾主运化,既为血液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此四脏紧密配合,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五脏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

《黄帝内经》素问 ● 五脏生成篇第十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简译:

心脏的配合者是脉,荣华表现于面部色泽,它的制约者是肾。肺脏的配合者是皮,荣华表现于毛,它的制约者是心。肝脏的配合者是筋,荣华表现于爪甲,它的制约者是肺。脾脏的配合者是肉,荣华表现于唇,它的制约者是肝。肾脏的配合者是骨,荣华表现于发,它的制约者是脾。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说明《内经》重视脾胃,认识到在肾与后天脏腑的关系中,后天化生的精气对先天的培育,以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为主。

《黄帝内经》素问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占死生之早暮也。

简译:

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例如,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心受病气于脾脏,传行于肺脏,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肾脏而死。脾受气于肺脏,传行于肾脏,病气留舍于心脏,传到肝脏而死。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肾受气于肝脏,传行于内脏,病气留舍于肺脏,传到脾脏而死。凡此都是病气之逆传,所以死。以一日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