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求我(1917.10.23—2001.3.13)盛泽南麻镇沈家村人。 父亲沈秩安,清末秀才,著名教育家,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之役,参与吴江独立等活动,曾反对地主关押佃农,支持农民起而抗争,抗日战争期间,坚持对敌斗争。兄长沈金信,锅炉工程师。沈求我的少年时代在一个家无恒产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受父兄的熏陶长大,从小养成生活俭朴,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他的古文基础很好。1931 年毕业于震泽初级中学,1935年肄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同年,负笈东渡赴日本留学,入神户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36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暑期学校、民族革命大学学习。 青年时代勤奋好学,树立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停止学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积极靠拢共产党,参加各项进步活动。抗战期间,他曾在中共党员南汉宸同志的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后他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艺术队,开展救亡宣传,又任绥蒙指导长官公署边疆文化研究组组员,军医学校三分校教师。参加过打击和反对汉奸特务的斗争。做过护送中共党员去延安的工作。1945年10月,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秘书,南京海军总部医务处专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政策,积极参加争取和平和反对内战运动。 全国解放前夕的1948年,沈求我以民盟成员身份,受中共党组织安排,回到家乡震泽镇。开设一家惠农碾米厂作掩护,以商人的面目在镇上周旋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等待时机为人民解放事业出力。不久,沈求我即与南浔中学教师徐迟(作家)、孙慎(中共党员)等接上关系,并往来甚密。1949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急召徐迟去沪接受任务。徐迟回来后,即向沈求我传达了指示,共同策划南浔、震泽两镇解放事宜。沈求我在震泽积极进行各项准备。4月27日以后,震泽形势十分紧张,他抓住时机向各界人士和民众宣传形势和党的政策,控制地方武装工商独立大队及保安部队,全力戒备,军民齐心配合为迎 接解放作准备。在最紧急关头,沈求我智斗群魔,粉碎了国民党残军陈大瑶、陈晋风等匪部图谋抢掠、劫取枪支和财物的多起阴谋,稳定了地方秩序。4月30日至5月2日沈求我去南浔与徐迟、孙慎一起见到了解放军并接上头,他策反了地方武装向解放军缴械投诚。终于在5日凌晨迎接解放军进镇,实现了震泽镇的和平解放。 作家徐迟《江南小镇》一书中,引用了三野九兵团司令郭化石将军一席话:“这个江南小镇,其数量之多,纪律之好,有史以来还没有见过的。南浔的粮草所真是富足有余地供应了军需。震泽也是一样的。过江以后,就数这两个小镇最富裕,最完整,最有秩序,支前工作做得最好了。”九兵团的前线是上海战役,沈求我又为解放大上海做好了支前工作。他为保卫家乡震泽而竭尽全力,功不可没。1949年5月下旬,他与徐迟等同行赴北京。7月,分配担任《光明日报》社资料室主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沈求我接受组织安排,前往甘肃省,长期担任省长邓宝珊的助手。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省 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为甘肃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竭尽心力,勤奋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沈求我先生195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民革甘肃省委会副主委。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工作。他团结民革成员,尊重老同志,爱护年轻同志,为民革工作殚精竭虑,奉献才智。 求我先生始终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毫不动摇。1981年以后,求我先生历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执行局委员、《团结报》社副社长、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理论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八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届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沈求我先生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心很强。他长期负责民革中央的理论宣传工作,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亲自起草了大量重要文件,其他同志起草的文稿都要一一过目,严格把关。在70多岁高龄时还动笔撰写文稿,忘我工作呕心沥血。在长期革命生涯中,他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廉洁自律、联系群众、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赢得了同志们的敬重和爱戴。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孜孜以求,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文字素养。他在退出领导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民革的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为致力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著的成绩和贡献。2001年3月13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沈求我先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模范的统一战线工作者,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