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掌管Facebook的女人,是如何给孩子最需要的“复原力”?

 帝呱呱星球 2020-07-27

在关于情绪的误解朱朝阳这样的乖孩子,为什么会出事?这3个对情绪的误解,每个家长都该明白篇文章里,我提到过一部电影《网络迷踪》。

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妈妈因为癌症去世,这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电影里的父亲选择了闭口不谈,然而却根本无法改善孩子的情绪,反而将孩子越推越远。

我们很多中国人都不善于谈情绪和情感,我们对情绪的认知就是假装看不见,就没事了。

其实并非如此,回避谈论不仅无助于消解这种情绪,更加重要的是,无助于人们从生活重大打击带来的挫折里恢复。

那当遭遇生活的重大打击时,比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等这些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聊呢?

又怎样才能建立自己包括孩子的挫折复原力呢?

我非常欣赏的做法来自于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她在她的书《另一种选择》(Plan B)中分享了特别有价值的经验。

桑德伯格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眼里妥妥的人生赢家:事业有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直到有一次,她和丈夫戴夫一起出去度假,她在旅馆房间睡觉,丈夫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结果他突然从跑步机上掉下来,倒在地上,过了一个多小时才被发现,抢救已经来不及了。

事后医学解剖证明,桑德伯格的老公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他是因为突然发病,才会从跑步机上摔倒。

这种突发的、意外的亲人离世,可想而知,对于桑德伯格和几个孩子来说,打击有多大。

但是桑德伯格的厉害之处在于,即便她经历了非常漫长的痛苦时期,但她也在积极寻求科学的方式,帮助自己和孩子应对挫折,建立挫折复原力。

第一:


让尊重和接纳情绪成为家庭准则 

下面这张图片是桑德伯格在自己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去世之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制定的“家庭规则”。

我觉得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认真看看这张图片,甚至,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类似的家庭准则。

中文版的见下图:

     

爸爸因为意外去世后,桑德伯格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写道:


可以悲伤,可以停止任何活动,哭一场;
 
可以对依然有爸爸的朋友、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感到嫉妒和愤怒
 
可以对任何人说,我不想现在谈这件事。他们应该知道这不是我们应受的惩罚。
 
我希望孩子在暂时摆脱悲伤的时候,一定不要有内疚感,所以,我们约定可以开心欢笑。

上面这段话,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居然看哭了,因为它让我看到,真正懂孩子,懂情绪,有大爱的母亲是怎样的:

没错,悲伤、嫉妒、愤怒都是可以的,没有什么丢人的,不好说出口的;

而且即便是爸爸去世这样极度悲哀的大事,如果有一件事情暂时让我们感到快乐,那感到快乐也是正常的,不用自责,认为为什么自己这么没心没肺。

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是我们从挫折中出来的第一步。

第二:


避免心理上的三个P

桑德伯格引用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指出:

想要应对挫折,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个 P,所谓的三个P就是:

  •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 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 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久存在。

回忆一下我们曾经经历的痛苦经历,比如恋爱受挫,婚姻失败,等等,在受挫的当下,是不是会不停的责备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或者认为人生将永远暗无天日,再也不会有美好出现?

当我们越发这么去想,就越觉得痛苦,越难从挫折里走出来。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大人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就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不用跟孩子解释太多。

但实际上,你不解释,孩子更加会胡思乱想,而且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认为所有悲剧的发生都是自己引起的。

所以,当挫折发生时,一定要和孩子清楚的明白:

坏事的发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而且它也决不会永久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要假装看不见孩子的情绪,告诉他们:我了解你的痛苦,我就在你身边。

来自父母的理解、陪伴和接纳,是孩子未来对抗所有挫折的勇气来源。

第三:


学会区分内疚和羞耻

内疚和羞耻的区别,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的。

而在心理学家看来,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至关重要。

内疚责怪的是自己的行为;而羞耻责怪的是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内疚 = 我做了坏事;羞耻 = 我很坏。

内疚能让我们一直努力改进,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修正过去的错误,在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而羞耻则会让自己感觉到渺小,可憎,自卑,也会让人更容易具备攻击性。

如果我们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当自己犯了错误时,比如孩子在公园里玩摔伤了:

“内疚”是我们会这么想:

孩子摔伤了,这是我的疏忽,自己真的太大意了,以后一定要注意;

“羞耻”是我们会这么想:

孩子摔倒了,都怪我,我真笨,我真没本事,我真不是个好妈妈。

同样,如果你知道内疚和羞耻的区别,以及其中的重要性,那么当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时:

你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孩子感到的是内疚;

但如果你骂他:“你真是个白痴,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为什么要生下你”,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耻辱。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内疚”的影响是积极的,而“羞耻”的影响是破坏性的。

因为羞耻感会腐蚀我们内心原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并做得更好的信念,而且,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羞耻感的时候,就更可能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

所以,让孩子感到内疚可以,但千万不要让他们感到“羞耻”。即便他们在别人那里感受到这种“羞耻感”,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你不必感到羞耻。

我们人类,谁都无法避免一辈子不碰到一点挫折,如何从挫折中站起来重新出发,就成为一生的课题。

桑德伯格从突然失去丈夫的巨大打击里,花了很长时间恢复并建立挫折复原力,如今,她跟新男友订婚,并和孩子们开启了新的征程。

而桑德伯格的未婚夫就是她已故丈夫的哥哥介绍认识的。

他的哥哥说:

他们都经历过失去,仅仅因为你经历了失去,并不意味着你没有资格再次获得幸福和快乐。

是的,我们都会经历打击和失去,但有了挫折复原力,我们就会再次获得幸福和快乐。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点击下方专辑阅读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