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考揭榜聊教育

 陈士同 2020-07-27

723日高考揭榜之后,726日中考的分数也与广大考生见面。原本是毫无生命气息和色调的数字,由于同千家万户建立起关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而释放出巨大的灼伤力。

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关乎普罗大众的切身利益,都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存在必然的关联性。由之,当分数出炉时,整个社会都会随着数字的大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震颤。之所以如此,源于分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并影响家庭融洽的程度。当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从本义上看,教育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但是,当与个体生存、社会运行、国家发展对接时,教育被附加的意义就变得丰富复杂起来。教育本来是对人性进行启迪教化的,属于思想与精神层面的东西,一旦被实利绑架,也就改变了原初的模样和味道。正是如此,不论处于什么样阶层的教育,只要有升学的竞争,势必会与分数、名次建立联系。于是,考试、分数、升学等名词就成为公众寻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关注度最大的,而由此催生出的就是世情社会中悲喜剧的不断上演。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源头追溯,社会生活中之所以频繁上演悲喜剧,当源于丛林法则所释放的巨大穿透力。对公众而言,在没有更好的改变自己生存境遇资源的情况下,教育是相对公平,而且是最行之有效的救命稻草。然而,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优胜劣汰的作用,无形中就有了精英与普通的区别。而在社会层级大厦中,每个人都希望攀上大厦之巅,成为人上人。如果心愿达成,就能够过上有体面的生活,有时候甚至可以呼风唤雨;只要不居于社会底层,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跻身“劳心者”的行列。而要如愿以偿,“坐的板凳十年冷”的挑灯夜战是唯一的方式。当每个人都对教育投注这样的心理诉求时,教育想保持原滋原味就难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表层意义上理解这些古训,皆言读书的意义。而从深层意义上看,它们从不同程度向公众投射出的是读书背后的功利价值。时代不同,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时,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价值诉求的差异,引发的就是行事方式与目标的不同。自教育由精英阶层的特权变成普罗大众可以享受的权利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意味随之就发生本质的变化。

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常态,只是有的是直线型的,有的是曲线型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而已。教育作为社会普惠性的事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最直接的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理念和价值诉求的改变。当然,这些变化的动力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社会的需求。学校是育人树人的场所,而人的成长除了生物机能的变化,更应该有思想和精神的改变。可是,快节奏发展的时代,让原本立体多元的教育变得直线扁平起来,于此相伴的就是教育色味的改变。从教育教学追求的境界看,人的成长已经沦落到退而求其次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成绩和分数的追求成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因为,在现实境遇下,每一个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重外力的作用下,必须把成绩和分数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有了好成绩,就掌握了很多的话语权,并获得很多的优先权:老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宠爱。

教育的主角对教育投注如此的目的,教育的服务者——教师与家长也不敢怠慢。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回归现实,“教书”与“育人”的双翼很难双向平衡发展,发生折翼——育人被淡化,教书成为主体——是普遍性的。这种弃其要义而取其表层的做法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分数和成绩近乎疯狂的追逐。

天道酬勤是世人普世性的心理投射。但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并非所有的付出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并非所有的心理期许都能够遂愿。既然考试带有选拔性,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在这场全民参与过独木桥的游戏中,不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顺利过桥,肯定有不幸被挤到桥下,跌入滚滚洪流之中的。有的即使侥幸过关,也会遍体鳞伤,甚或四肢难全。惨烈的“厮杀”,残酷的淘汰。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就成为浮世绘的常态。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更关乎每个人。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扮演着这出悲喜剧中的角色,每个人也或多或少成为这出戏的导演。在成为剧中的一个组成元素之后,至于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基本上不是自己可以决定。“一轮明月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可否认,从23号开始到2021年两考揭榜之前,公众这种悲喜交加的情绪会时时挑动各方的神经,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