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岁农民诗人,模仿骆宾王 《咏鹅》写《咏鸡》,喜获万元大奖!

 老黄说史 2020-07-27

70岁农民诗人,模仿骆宾王 《咏鹅》写《咏鸡》,喜获万元大奖!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如果要说古人所写的儿童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上面的这几句写鹅的诗句,就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就是这样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短诗,1400年后,又被人模仿出了新高度——一位年近七旬的农民(真实身份应为渔夫),依据《咏鹅》仿写的《咏鸡》,成为第二届“农民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位农民诗人名叫危勇,是湖南湘阴县鹤龙湖镇的养殖专业户,劳动之余,喜欢即兴来上几句顺口溜,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爱写诗的危勇,因为一场文学赛事,而闻名于世。

危勇生活的鹤龙湖镇,以养蟹为闻,有“蟹都”之誉。为了扩大影响,由湖南作家张一一发起在湖南湘阴县鹤龙湖镇开始举办“农民文学奖”,2014年为首届。

首届“农民文学奖”得主是以擦鞋为业的农民女诗人蒋慕平。蒋慕平是湖南湘阴鹤龙湖镇古塘村人,在帮人擦鞋之余,爱好写戏。1996年,蒋慕平写了一个剧本《送公粮》,内容是一个村里发洪涝灾害,粮食收成不好,男人就想跟粮站的人套近乎,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女人知道了这事,赶紧赶到粮站坦诚一切,最后丈夫理解了妻子,夫妻俩高高兴兴地牵手回家去。蒋慕平的作品,都是围绕她的生活、遭遇展开的,寄托了她美好的愿望。

第二届“农民文学奖”的获得者,就是年近7旬的农民诗人危勇,危勇的获奖作品为18个字的《咏鸡》诗: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这首《咏鸡》诗,为危勇赢得了万元文学大奖,在乡村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咏鸡》诗的获奖,又因被一些网友质疑山寨版为《咏鹅》而引发争议。但有更多网友坚持认为“农民有写作的追求就很好,不应对其创作水准吹毛求疵,有太高要求”。

第三届“农民文学奖”得主为余秀华。余秀华的获奖,似乎是众望所归,再没引起网上质疑。

其实,中国并不缺农民诗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出现了一股农民诗人热,最著名的人物,当数陕西的农民诗人王老九了。王老九原名王建禄﹐因排行第九﹐人称老九,陕西省临潼县人。王老九自幼在家耕作,16岁时读过一年私塾﹐因家贫辍学。曾逃荒要饭。他自幼爱听戏﹑看唱本﹐顺着戏里听来的唱词对照着戏本念,就能将一本戏全记下来。能背诵不少唱词﹐常将旧社会的不平之事编成顺口溜。

解放后,王老九的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还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五次进京参加会议,曾即兴和郭老对过诗,受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是近代最著盛名的“农民诗人”。

诗歌是大众的,只要你有诗情,身份并不是障碍,该咏就咏,该唱就唱,这样,文艺的百花园才不会寂寞。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