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甄家之甄应莲身世之谜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笔者已经说过,姑苏林家与江南甄家代指明末皇家,其中位列红楼十二钗的闺阁女子在历史上必有确切对应人物。“红学曹家坑”以接驾四次为由判定作者是满清曹家,其实江南甄家的5个姑娘接驾四次影射的是南明的4个皇帝加1个未称帝的鲁王监国共5个政权。

  贾母说甄家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贾家甚好,又说甄家二姑娘更好,跟贾母走得亲密,并且默认了甄家大姑娘二姑娘全亏贾府照看这事。二姑娘就是熟知贾母习性在贾家不卑不亢的林妙玉,那么大姑娘是谁呢?

  大姑娘就是甄应莲:1646年袭封桂王,十一月十八日称帝于肇庆,1662年四月(永历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

  《红楼梦》开篇,癞头和尚看见士隐抱着英莲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此处僧道乃是天机神仙之人,缘何对一婴孩口出如此恐怖之论断?因为甄英莲就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

  甄家家人霍启(祸起)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失落了甄家女儿,对应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的大西军攻陷湖南长沙,朱由榔随父南逃,在永州以南的石期市(今湖南东安县境)与父亲走散。

  而所谓的甄应莲被拐子拐卖,对应朱由榔被大西军俘虏;冯渊偏只看准了这英莲,又被薛蟠夺取,说白了就是香菱逢冤,结局自然是沉冤不得昭雪,贾雨村(吴三桂)听从门子(胡虏政权)绝了香菱生路,最终甄应莲死于薛蟠(满清)之妻夏金桂(吴三桂,没错贾雨村夏金桂都对应吴三桂)之手。这就是《红楼梦》判词所谓恶“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明月梅花一场梦,可怜佳节元宵后,三月十五葫芦庙中(胡虏政权,满清)炸供,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此方竹篱木壁人家,即大明江山)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甄家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平生遭际虽堪伤,依旧惯养娇生呆又痴,到底是菱花空对雪澌澌(满清政权)。

  所以,甄应莲是“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秦可卿,不是朱常洛就是朱由校)的品格儿”;门子也说甄应莲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朱砂痣,朱明王朝。胭脂是月因月旨之意),从胎里带来的(同崇祯林黛玉);连薛姨妈都说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

  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呢?值近年水旱不收(天灾),鼠盗蜂起(内外人祸),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谁家的官兵)剿捕,(谁)难以安身。南明末世也!甄应莲有命无运,香菱成秋菱(丘陵),累及爹娘,大明江山彻底完结。

  香菱学诗鉴赏:《红楼梦》里,明朝是木石花,清朝是草;明朝是花鸟鱼,清朝是虫(龟蛇);明朝是朱红梅桃,清朝是青白风霜(雨雪)。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薛宝钗杏眼圆睁)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这`白(雪)'`青(清)'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原是村落,书中指丘墟,荒地坟墓)上孤烟':这`余'字和` 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评: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第二次作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评:过于穿凿了。

  宝钗评:诗从【胡】说来。

  众人以为香菱诗魔了,李纨说拉她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瞧画的结果是: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按:伏《红楼梦》作者)

  香菱诗成之作: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附:甄家五姑娘

  “大姑娘”福王弘光朝廷,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建立于南京,1645年五月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满清,后弘光帝被俘而后送往北京杀害。

  “二姑娘” 唐王隆武政权,1645年六月二十八称监国,闰六月丁未称帝于福州,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俘杀,隆武政权灭亡。

  “三姑娘”,鲁王监国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建立于绍兴,与唐王隆武互争正统,自相残杀。次年1946年六月,满清贝勒博洛乘鲁王朱以海主力与南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但朱以海逃往海上后,仍坚持抗清。

  “四姑娘”绍武政权,1646年十一月初二,隆武朱聿键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被杀。绍武政权仅存41天。

  “五姑娘”桂王永历政权,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1662年四月永历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

 关注姜子说书!看我酱紫掰弯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