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古寺供奉罕见“镇寺三铁”方丈为报恩竟请韦驮菩萨落座休息!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0-07-27

始建于唐建中四年(783年)的福州涌泉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建筑群错落有序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被誉为闽刹之冠。

山门两侧一对建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的千佛陶瓷塔由陶土分层烧造,高6.83米,塔身塑有佛像1038尊,塔檐塑有僧人、武将72尊,悬陶铃72枚,塔座刻有制造时间及工匠姓名等,在国内十分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制陶艺术的实物佐证。

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因为“泉”和“权”同音,而除了皇帝,其他人是不能有权的,所以康熙在“泉”字上面盖上了他的玉玺。由此足见涌泉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手持降魔杵除魔卫道的韦驮菩萨是佛教最著名的护法神,如果他将杵平端在手中,表示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将杵杵在地上,表示不能招待和尚免费吃住。云游到此的和尚们先别激动太早,因为寺内还另有一尊坐着的韦驮菩萨。

传说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涌泉寺断粮,韦驮菩萨显圣送来一船白米,解了寺庙燃眉之急。方丈法印法师于是传寺内塑工,再塑一尊韦驮坐像,让他在大殿休息,这就是福州鼓山特有的“坐韦驮”来历。

初建于五代开平二年(908年)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殿内正中供奉着三世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值得一提的是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均不着梵服,只披汉装。

在大殿后侧的“三圣像”前有一张长3.12米的铁丝木供桌,重达500斤,据说是由即将变成化石前的海底沉木制做而成,密度极高,入水即沉,遇火不着,涌泉寺曾失火多次,木供桌始终安然无恙,为涌泉寺“镇寺三铁”之一。

斋堂内的“香积厨”是以前的饭堂,这里展示了涌泉寺“三铁”之一:大铁锅。大铁锅一共四口,均为宋代浇铸的铜铁大锅,其中最大一口直径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可放500斤大米加1吨水,这种世上罕见的“大锅饭”可供千人食用,故称“千僧锅”。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三株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晏国师手植,树龄已有1000多年。相传这三棵铁树种植600年后才第一次开花,第605年开第二次,如今竟然年年开花,很是壮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