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亿打造的湖北炎帝故里 有望跻身5A 华夏5000年文明从这里开始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0-07-27

位于湖北省北部的随州市,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远溯至夏商时期。相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种五谷,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自春秋以来,共有140多种典籍文献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烈山(随县厉山镇),这座普通的小山也因此得以闻名海内外。

唐代诗人李白在《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中写道:“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可见炎帝生于随州之说来源久矣。近年来,专家学者又在九龙山红石崖坡下发现了“炎帝出生地”——神农洞等大量历史古迹,证明随州是当之无愧的“龙之故乡”。

2009年,当地相关部门以炎帝神农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投资约4.4亿元打造出占地面积171.3公顷的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景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诞辰,都会吸引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被誉为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

炎帝故里景区内的“四牛耕作石雕”,寓意炎帝神农氏“首创农耕、驯养家畜”的丰功伟绩。古代先民在狩猎过程中,会选择一些比较驯服的动物进行饲养,而牛就是由炎帝神农氏驯养并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之一。在随州出土的中国最早水牛骨骼,也成为这一传说的有力佐证。

广场上这座像“火”字的建筑是圣火台,其造型取材于《史记·补三皇本纪》中的:“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自远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炎帝神农氏将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并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等,故被民间奉为炎帝。

位于烈山腹地的炎帝神农大殿,是祭祀拜祖活动的主要殿宇。整座建筑占地6600平方米,设计采用秦汉风格, 同时融入荆楚地域特色,10米多高的石券门直达二重檐,外廊的36根柱子,全部采用整体花岗岩雕凿而成,象征三十六天罡,气势恢宏无以伦比。

神农井位于功德殿中心广场,为烈山九井之一。相传九龙山的九座山上都曾有一口井,炎帝神农诞生时天崩地裂,九井自穿,打一井的水,其它井水也会随着浮动。随州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一山扬鞭九山应,一井打水九井动”的民谚。如今,九井仅存现在的一井。

在景区的任何位置,都可看到这座位于海拔113米山顶的炎帝神农圣像,圣像由花岗岩制成,高达95尺,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九五之尊地位;底座边长56尺,寓意中国的56个民族;底座高度42.6尺,寓意炎帝神农氏诞生之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六。

明万历丁丑年(1577年),随州知州阳存愚竖立了一块高2米、宽1米的石碑,碑上刻有“炎帝神农氏遗址”,成为随州炎帝故里的另一重要佐证。近年来,炎帝故里风景区联合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创建国家5A级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目前正等待验收,有望明年挂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