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者作撕扇与掰谎篇,又巧设风月宝鉴,只为照出袭人真面目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题:袭人大有来头,从无价宝珠到死鱼眼,其真面目便是宝玉口中死谏的文臣!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是男主角,林黛玉是女主角,而贾宝玉屋里的众多丫环,最抢眼的便是袭人和晴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袭人的真面目!

  袭人对宝玉本是忠心耿耿,却害死了最爱宝玉的晴雯。从无价的珍珠到袭人的鱼眼睛,作者对这个丫环的感情很复杂!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是宝玉身边争议最大的丫环,有人认为她贤惠、纯良,有人认为她藏奸、冷血,正应了贾宝玉的那句名言: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没错,贾宝玉的这番女儿论,恰是针对花袭人所说,若究其深意,恰似“晴雯撕扇”、“贾母掰谎”之寓,正是作者巧设《风月宝鉴》,以两面照人用意所在,亦是作者撰写《红楼梦》的根本目的。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虽然只是一个丫环,却大有来头,所谓“袭人”二字,拆字为“龙衣人”,又是“香气扑人”之寓,恰应了“宝玉入梦秦氏屋”的那句“芳气笼人是酒香”,与薛家盗墓食尽珍珠与百花所夺侵入型冷香遥相呼应,上演了一出“袭为钗副”的荣宁更替戏码。

  这个怡红院的首席大丫环,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正所谓:“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

  贾母以为珍珠乃竭力尽忠之人,遂与了宝玉,更名袭人,初始,袭人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却每每以腐儒之心规谏宝玉,正所谓:“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

  后来呀,袭人成了王夫人内定的姨娘,成了王夫人与薛宝钗的“心耳神意”,竟然习惯性挑起黛玉的不是来,又时时挤兑晴雯,便对宝玉冷笑道:

  “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

  《红楼梦》里的这一篇故事,唤作“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宝玉从梦中只喊出不信“金玉良缘”,只求“木石前缘”,是为“怀金悼玉”,又看似莫名其妙说了一篇怒骂忠臣良将的话,道:

  “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

  原来,袭人便是贾宝玉口中的“文死谏者”,是一个“胡谈乱劝,只顾她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的人。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卧病在床,却被王夫人无情驱撵出大观园,一把火烧没了。用王夫人的话来说:“我人虽然不大过来,可是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而贾宝玉屋里的丫环,王夫人最信任的,自然是袭人,王夫人是说过把贾宝玉交给袭人的话的。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离开大观园,宝玉直接当众质问袭人;晴雯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控诉:诼谣謑垢,出自屏帷;荆棘蓬榛,蔓延户牖。

  要知道,“晴雯撕扇”,撕的是花袭人,贾宝玉的那套“女儿论”与“忠臣良将”论,针对的便是花袭人,花袭人便是孔尚任的那把《桃花扇》。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掰谎”,作者开篇讽刺“才子佳人”,针对的都是《桃花扇》。作者对花袭人与史湘云的感情,是一样复杂的,黛玉绞了史湘云的扇子亦是此意。

  莫要小看了一把扇子,荣国府之败,贾宝玉的家破人亡,白骨如山忘姓氏,就如石呆子因20把古扇子,被贾雨村和贾赦坑家败业,不知生死。你以为石呆子是谁?不就是《红楼梦》作者石兄吗?这一场朱楼旧梦,便是石呆子亲历过的。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