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艺术家的村居日记:李子柒只有一个,但陶渊明们有很多!

 若初的星辰大海 2020-07-27

用实战经验帮你高效精进的写作培训师


原创|第299篇

文|若初

1

平常一起玩的好友,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摄影师。

有次聚在一块儿,她们俩同时给我强推蒙中先生的这本《见南山》,从封面设计,到纸质,到排版,内页的文笔和配图,夸到爆!

它的封面设计和排版,就像它的内容和配图一样,透着一股极简的悠然和淡泊,让自然生趣和艺术气息交织弥漫。

书名《见南山》,我揣测,应该是取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这本书,写的就是作者蒙中移居大理的日子,每天写字画画,种花种草,生活平静而简单。

他在洱海边的喜洲,为自己造了小院,取名“竹庵”,因为他爱竹。

他用自己的方式,过着陶渊明那种“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蒙中先生是重庆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渴望的生活,是一种虚实留白的韵味。

这本书,就是一个艺术家的村居日记,翻阅的时候,就像书本背后,藏着一个“掏心掏肺”的朋友,将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趣味和感悟,与君共享。

2


行李去拜访他的私宅竹庵时,特意在农场挑了马蹄莲,配上蓬莱松、雪柳叶,高山羊齿和尤加利叶,他自以为这样的搭配很是雅致,但是一进门,蒙中先生开心地跟他说,早上刚去村头采了一大捧野菊花回来,已经插在厨房、餐厅和书房里,透着一股浓烈的生机勃勃之感。

在野菊花的映衬下,行李精心搭配的那捧花束,瞬间蔫了下去,好在蒙夫人很懂,搭配了前几天摘回来的野柿子,便让这束精致的马蹄莲散发着相得益彰的山野气息。

其实,在民宿,山居,乡野这样的田园背景里,精心营造的那种雅致感,固然也不错,但那种漫不经心,带着一些粗粝质感的山野感,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格调。

最近热播的《庆余年》里有个片段,当初监察院初设,院长陈萍萍问叶轻眉:“要种些什么花?”

他心里暗想:只要她开口,再名贵的花我都能找到。

但是,叶轻眉确实从路边摘了一些野花种子,随手就撒在监察员的墙边。她说:不用种,生命自己就能找到蓬勃之处。

还有最近让全网吵翻了的90后博主李子柒,她的镜头里,对我们这些长期住在都市的社畜来说,也是充满了“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质朴美。

随着一年司机的变换,她桌子上的花也在不断更迭,但都是那种出门从大自然里随手摘取的生机勃勃。

虽然山野,却是焕发着生命的蓬勃力。

网上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她呈现的生活确实不是真实的村居生活,真实的村居生活是辛苦的劳作和不够发达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不仅仅是镜头前的唯美与浪漫。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她再中国文化输出方面卓越的贡献,也不能否定她对美学的艺术表达。

其实,美的东西,不一定是昂贵的,不一定是精致的,但它一定是有打动人心的生命力的。

越是大自然的东西,反而越有韵味,那时一种被沉淀的沉静和恬淡。

我喜欢蒙中先生的这句话:“再怎么条件不好,这些成本很低的生活情趣,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快乐。

3


蒙中先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五岁就跟着父亲生活,从小就在江边钓鱼、游戏,野炊。

或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领域吧。

他从小就在绘画和书法上有天分,动手能力也很强。

他抄唐诗,也是钟爱诗里那种开阔、悠远的景象。

他甚至,自己从古人身上摸索出一种自己的时间分配方式: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浮生六记》教会他,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在普通的经济条件下,也可以拥有一个有情趣的生活。

在艺术和阅读的滋养里,他完全享受这种自处的快乐,他形容这种快乐是“像掉进蜜罐子里一样”。

艺术家应该忠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现在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总是弥漫着一种焦虑和浮躁的丧气?

明明已经拥有了很多,但是却总是觉得“还不够”,永远像夸父追日一样,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竭。

因为太!忙!了!

当生活失去劳逸结合,失去虚实留白时,我们就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机器没有思考,就只剩下麻木。

生活和生命,对我们而言,便成了四个字:了无生趣。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可以允许自己不住在“诗和远方的田野”,但一定要让自己有一份“诗和远方的情怀”,并将它点点滴滴投放在日常生活的小确幸里。

幸福不是一种等待的未来,而是一种当下的创造。

中国只火了一个李子柒,但是,在她身后,有千千万万个怀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情怀的生活家和艺术家。

他们没有李子柒火,但是,他们对朴实而恬静的生活的热爱,是一样的。

古有陶渊明,今有李子柒,这是我们的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