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碧读好书 2020-07-27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欢迎关注

本周解读好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完整解读音频

今天的这堂读书课,我们选的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学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共同著作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本书自出版以来就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它不仅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还荣登了《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用实例的方式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更可贵的是,作者还给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办法,让家长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孩子能够乐于接受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施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从“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鼓励自立、学会赞赏、释放自我”这六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希望能给家长们有益的启示。

(一)尊重感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和朋友有说不完的话,可一回到家却变得沉默寡言。好不容易和他说几句话,可结果却常常是以争吵告终。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长大了就变了,可是我们忘了,良好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而身为家长的我们,真的有尊重过孩子的感受吗?

孩子和你说,我累了;你却和孩子说,你睡了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摔倒了哭起来;你却觉得摔一下而已,有什么好哭的;

孩子觉得热,你却觉得天气冷,一定要他穿上秋裤和棉袄;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你却觉得孩子孤僻,不够合群;

作为家长的我们常常忽略一个事实,我们和孩子其实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感受并不能代替孩子的感受。就像纪伯伦在诗中写的那样:“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就一次次强迫孩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遵从父母的判断。

有的时候,孩子真的需要我们与他们产生共情。只有我们抛开大人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在书中,两位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第一步,认真地倾听。放下手机,放下家务,用全神贯注代替心不在焉,用眼神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

第二步,用“嗯……”、“这样啊……”的语句来回应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圆圆转学了,孩子很难过。我们不能否定孩子感受,比方说:转学就转学呗,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说:“这样啊,我知道圆圆是你的好朋友,她转学了,你一定很难过。”然后,再用幻想的方式代替逻辑上的解释,实现孩子的愿望,比如说:“真希望我们能有架时光穿梭机,嗖的一下就飞到圆圆的身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要尊重孩子所有的感受,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纵容他所有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因为和同桌吵架而出手打他时,我们一方面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比方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同桌的气”。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制止他打人的行为,比方对孩子说:“虽然你很生气,但你要用嘴巴表达,而不是用拳头”。

另外,在与孩子产生共情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在孩子表达感受时,既不要冷淡反应,也不要过度反应,要注意语气平和,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也不必强迫孩子说,可以静静地陪在他们的身边。在作者看来,尊重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演练,才能熟练掌握。而当我们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便能获得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