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日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07-27

如皋夏堡季氏家族

□程太和

2020年6月1日《南通日报》“城市记忆”栏目刊有彭伟先生撰写的《革命青年季恺:万贯散尽去,一生永不悔》一文。文中说:季恺,江苏如皋夏堡人。其兄季藩烈士,毕业于东吴大学,1947年随军北撤时不幸被捕牺牲。季家时为如皋西乡望族,富甲一方,拥有田产2600亩,油坊1所,房屋100余间。

如皋夏堡是季姓大家族居住地。季姓家族确为夏堡一带望族。据旅居台湾的季耀(季恺的堂弟,与季藩、季恺同祖父。季藩、季恺的父亲是长房,季耀的父亲是三房)回忆,早在百年前(上世纪20年代)季家就已实现照明电灯化,粮油加工机械化,通讯工具用电话。这在当时苏中、苏北地区的农村极为罕见。季家恐怕也是通如地区农村最早迈入电气化的家庭。

季氏家族后人承祖世余荫,要财力有财力,要势力有势力,要学历有学历(他们大多毕业于高等学府)。季藩曾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吴大学,极富求新创建精神,对新电器、新玩意等总是跃跃欲试,喜欢尝新,再加上家庭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这些“新玩艺儿”。上世纪20年代初,如皋县城才刚刚用上电灯(1918年皋明电灯公司于如城东水关南河边创立。1923年改名耀如电灯公司)。季家虽处如皋西乡一隅,也不甘落后。1927年,季藩从上海购回一台卧式内燃机及发电机组发电,所发电力除供应季氏家族各房各户照明外,还带动一组机器磨面、轧豆、榨油。当时如皋城里常因电力不足,电灯形同萤火虫。而季家的电灯把整个季氏家族各家各户里里外外照得通明,推想它的马力一定不小。照明设备除一般电灯外,各房堂屋大厅都装有法国进口的琉璃美术灯。琉璃美术灯美轮美奂,引得许多乡亲父老甚至扶老携幼不远数十里前来参观。

据季耀回忆,他们季家的这组发电机是地地道道的德国货,制作十分精密,稍有不洁,就会停机,就得派人到上海洋行请德国技师前来修理。德国技师请回来了,接着最要紧的是请掌厨的大师傅,因为整个通如地区都难找到做西菜的师傅,故只能请做中国菜的师傅将菜的花式品种做多做全,然后用精致的瓷器将一些中国名菜分盛着,一道一道地摆到德国佬儿的面前,任其选择。后来,季藩干脆叫他的妹妹季娟从上海回来接待德国技师,因为季娟是大夏大学的校花,课余时间经常到国际大饭店、锦江大酒店等喝咖啡、吃西餐,洋化得很。有她回来指挥着一群女仆,上菜奉茶,德国佬儿高兴得很。

季家除用电力照明外,还购置了一座20多门的电话总机,计划与附近村镇构成一个通讯网。可是,当天架设的线路,翌晨就“柔肠寸断”。因为当时人们视铁丝为珍品,“三只手”夜里很容易下手。弄到后来,这座电话总机只能在沟通各房各家各厅的分机上发挥作用。季家的围墙上还装有电网,说是只要通上电,几尺之内就可将人吸在电线上烧成灰烬。这话其实只是句笑话,但就凭这句笑话,当时的土匪从来不敢动季家的脑筋。

百年前,季家在如皋夏堡确实显赫一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