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比而来。但进化论...

 验证对错 2020-07-27
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比而来。但进化论却在解释两个问题上很难自圆其说。
第一,人类的远祖古猿生活在800万年到1400万年前,而人类的近祖南方古猿和类人猿生活在20万年到400万年前。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任何进化都存在中间物种,那么我们姑且不论1400万年前的遥远时期;就算人类近祖至今的40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考古学家却几乎找不到这段过渡期内的人类祖先化石。除了在东非发掘了一个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化石,并粗糙地认定她是所有人类的始祖母亲。
第二,进化论很难解释人类与古猿形态特征上的巨大差异性。达尔文的进化论时代还没有分子生物学这一分支学科,出于局限性这一理论根本不能对很多生理现象作出科学解释。
大家的固有印象是人类与古猿是相近的,却忽视了人类的很多外部特征及生理机能与海兽有更多相近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人类之外,陆生灵长目动物均有浓密的皮毛,惟独人类与水兽一样,皮肤十分光滑,缺乏体毛; 2.陆生灵长目动物均没有体下脂肪,而人类却有很完善的体下脂肪,这一点与水生海兽相似。这个特点明显是为适应水中生活而形成的; 3.人类具有泪腺分泌泪液及排出盐分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在其他陆生灵长目动物中找不到共同点,惟有水生哺乳动物独有; 4.人类所具有的正面性行为,仰卧睡觉及出汗等生理现象,其他陆生灵长目动物身上没有,而与水生动物类似; 5.所有的陆生动物都有极精细的盐分摄入和调节机能,一旦盐分缺乏,就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活动。而人类却和水生海兽一样,对体内盐的摄入没有调节机能。因为在海水中,不需要调节盐分的摄入量; 6.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所谓“潜水反应”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呼吸暂停、心跳变慢、全身脉血管血流量减少。此时,富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骼及其他器官,而是全部集中至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数分钟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 7.人类女性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人的初始阶段———婴儿,则喜欢水,并伴有游泳的本能,这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一般; 而且人体含有70%左右的水分,大大超过所有陆生灵长目动物体内水分含量。
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人类的很多基因及与其相对应的生理功能是在海水中定型的。
英国自然生物学家福利曾说:“人类与其它灵长类有着显著的不同,但却有许多与海洋哺乳动物相似的特征,比如手指之间的蹼状结构以及皮下脂肪'。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手指和脚指间有很短的蹼状结构呢?而猴子和大猩猩却是没有的。
我们竟然与海兽可能存在近亲关系,这是不是让你感觉有点匪夷所思呢?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古猿祖先又是怎么和海兽祖先扯上关系的呢?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